10月12日上午,教育部在華南理工大學宣布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化學部院士高松調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迎軍不再擔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值得一提的是,高松院士與2017年12...
《生命時報》第1255期頭版刊發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撰寫的《心理健康應排首位》,結合他30年從醫經驗,暢談對國人精神心理健康的觀察和思考。...
“當了十年的腫瘤科臨床醫生,在跨國企業做了十年的抗腫瘤藥物研發?!编u建軍這樣總結自己來到恒瑞之前的職業生涯。...
有人問到涂永強院士,通往院士之路是怎么設計的?涂永強的答案是:從來沒有設計過,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學什么就盡力學好。當年高考是為了改變人生,如今,追求知識、追求科學、不斷探索已成為我的興趣...
美劇《絕命毒師》塑造了一位安分守己、兢兢業業的高中化學教師身患癌癥后鋌而走險逐漸墮入深淵的傳奇犯罪故事,精彩絕倫的劇情吸引了無數粉絲。當今化學界,有著一位長相神似“絕命毒師”的化學家(當然純屬作者的個...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頒給Frances H Arnold,獎勵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頒發給George P Smith和Gregory P Winter,獎勵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呈...
“希望能推動中國腫瘤領域藥物開發以及腫瘤精準醫學發展。”聞丹憶終于如她回國前所夢想的那般,在中國做出了更有意義的事情,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諾貝爾獎是科學領域至高無上的榮譽,摘得諾貝爾獎桂冠的科學家除了受到世界范圍內的認可,還會得到一筆不菲的獎金,用世俗眼光來看可謂“名利雙收”。然而,卻有這樣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大名鼎鼎,以他名字命名...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教育部 “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建設一流本科、做強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本科生課程中開展了優秀學...
與倪嘉纘院士約定下午2點在他的辦公室見面,可此時偏偏下起了瓢潑大雨。擔心先生淋雨,打電話過去詢問采訪是否延遲,84歲的倪老回話“采訪正常進行”。...
“沒想到院士這樣的‘大咖’,還這么和藹?!笨粗_上正在發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桂斌,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1810班大一新生張泊寧不禁向記者感慨。...
“中國版諾獎”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今日揭曉。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林本堅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100萬美金。...
潘復生,男,漢族,1962年7月30日出生于浙江金華,工學博士,重慶大學材料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種康,陜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F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光合作用與環境分子生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2017年11月,當選中國...
化學是現代科學的中心,而合成化學又在化學中起著基礎和中心的作用。當下,綠色化學已經成為合成化學的主題。...
1970年的一天,湖南大學的青年教師姚守拙遭“群眾專政”幾年后,終于被當時的公檢法宣判犯有“通敵判國罪”而鋃鐺入獄。在牢房里他回顧自己的一生,感到無比的屈辱與無奈。...
中國古語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旨在告誡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在演藝圈,顏值高的演員也通常會被認為是毫無演技的“花瓶”。學術圈中從事科研似乎與顏值也沒很大關系,畢竟我們課本中出現的科學家們往往...
魏輔文,重慶人,保護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國際保護生物學學會中國分會主席。主要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化學測量學戰略研討會”于2018年06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是化學科學部學科重組、申請代碼調整后化學測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