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號,廣東省藥學會制藥工程專業委員會與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辦靶向藥物研發研討會,暨“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藥學會制藥工程產學研創新中心”籌備會,專家張霽博士將作“新藥研發中的中國元素”...
“我在美國跨國藥企做了多年創新藥研發,然后辭職創業,2014年偶然的機會進入到投資領域,這兩年主要以新型投資模式在幫助更多創新型biotech公司的創立與成長。”短短一段話,牛洪森概括了自己這二十余年...
張旭,江蘇宜興人,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1985年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1994年獲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博士學位。2015年12月...
經過去年史無前例的中國藥審制度改革,未來三到五年,是健康產業發展的春天。我也呼吁海歸要回來就趕快回來,錯過這五年就沒有機會了。現在國家所有的政策都是導向支持有技術、有品種的人才和企業,各種各樣的優惠政...
才鴻年,1940年出生于北京。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1966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總裝備部先進材料專業組組長。現為中國兵器裝備集...
踐行“萃聚英才,共享化學”文化,由“化學加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宣傳活動,已成功得到了活動初期設定的目標108位化學主編的熱情支持并參與,實際已有111位...
藤島昭,這位76歲的國際著名光化學科學家,多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因為發現了二氧化鈦單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現象,即“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開創了光催...
踐行“萃聚英才,共享化學”的企業文化,旨在宣傳更多化學化工、醫藥日化領域2017屆畢業的優秀大學生事跡,展示當代化學化工學子的青春風采,協助他們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化學加網108系列活動之三——化學加畢...
踐行“萃聚英才,共享化學”的企業文化,旨在宣傳更多化學化工、醫藥日化領域2017屆畢業的優秀大學生事跡,展示當代化學化工學子的青春風采,協助他們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化學加網108系列活動之三——化學加畢...
毛炳權,廣東省東莞市人,高分子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以煉廠氣為原料的千噸級聚丙烯技術”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聚烯烴N型高效催化劑及聚合工藝研究”獲1993...
從“臨床醫生”,到“醫學家”,一個人要歷經多遠的跋涉、攀越多高的險峰?陳義漢院士:一位心內科的臨床醫生,為了解決臨床上尚未解決的難題,勇敢地向心臟病領域最頑固的堡壘發起進攻,從此踏上了科學探究的漫漫征...
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有關海洋纖毛蟲這一大類群的研究長期處于空白狀態。1989年初,從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學成歸國的青年博士宋微波全心投入到海洋纖毛蟲的研究事業中,在其30年的努力中,從一個人發展...
謝聯輝,中共黨員,1935年3月生,福建龍巖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他篳路藍縷,見證中國科學事業起步的艱難歷程;他不改初心,開辟中國科學事業創新發展新征途;他發揮余熱,培育中國科學事業繼承人。這個社會,因他帶來的知識而更美好。...
11月29日,也就是今天,信達生物宣布完成2.6億美元D輪融資。至此,信達生物已完成4輪融資累計4.1億美元,其規模之大足以傲視國內生物醫藥行業。 那么,在創始人俞德超博士這位中國生物醫藥大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