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 告
我國原子光譜分析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光譜學家、分析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廈門大學教授黃本立先生,于2025年6月29日16時56分在廈門安詳辭世,享年100歲。
黃本立先生1925年9月21日生于中國香港,籍貫廣東新會。1945-1949年就讀嶺南大學物理系;1950-1986年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6年調任廈門大學教授。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分析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光譜學與光譜分析》主編、廈門大學現代分析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等職務。
黃本立先生一生致力于光譜分析的研究和實踐,是我國原子光譜分析的開拓者、領路人和自研科學儀器的先行者。他在原子發射、原子吸收、原子熒光光譜及等離子體質譜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等領域取得了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倡導“理論、應用和儀器裝置”三位一體的科研理念,創制國際公認的“最完善的雙電弧光源”,成功研制中國首套原子吸收光譜裝置、國際首臺瞬態脈沖輝光放電質譜儀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和榮譽。他治學嚴謹、樂教愛生,始終堅守三尺講臺,注重淬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他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光譜學習會”和“物理光譜班”的骨干教師,并為國內外10余個原子光譜培訓班授課,培養了一大批光譜分析領域的優秀人才。黃本立先生矢志報國,畢生堅持推進我國科研的開放與國際合作,成功申辦并主辦了第35屆國際光譜會議,這一盛會成為中國光譜分析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黃本立先生將畢生精力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和科學研究,以赤子之心譜寫絢麗多彩的光譜人生,為我國原子光譜事業的開創與分析科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黃本立先生的逝世,是我國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損失,更是廈門大學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黃本立先生!
黃本立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于2025年7月3日10時在廈門市集美區天馬山福澤園敬親堂舉行,敬告其生前親朋好友、師生同仁。
謹此沉痛訃告。
廈門大學黃本立院士治喪工作小組
2025年6月30日
致唁電、送花圈的單位和個人,請于2025年7月1日17:00之前聯系,以便登記、辦理相關事宜。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林秀娟:15260222530(微信同號),linxiujuan@xmu.edu.cn
鄭宇釩:18959026079(微信同號),yfzheng@xmu.edu.cn
廈門大學出版社歷來把弘揚科學精神和出版優秀的學術著作,作為自己矢志追求的目標。為了展示“兩院”院士國際領先的學術水平和求實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也為了向學界提供更為系統、完整的專業論著,廈門大學出版社決定傾力編輯、出版一套《院士文庫》叢書;而首編便是即將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院士文庫·廈門大學專輯》。
希望本文庫的出版能對相關學科的科研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尤其能使后輩學人從中汲取科學的營養,領略院士們的治學精粹,為學術的傳承與創新“牽線搭橋”,為新一代大師的不斷涌現推波助瀾。
黃院士語:一個甲子過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留下點滴痕跡,可能對年輕的后來者會有些許參考價值。這是我出版這本文集的初衷。
由于早期的內部刊物現在比較難找,所以本文集對它們有點“照顧”,好讓年輕讀者可以比較容易看些建國初級的有關情景。至于近期論文,由于在網上都能找到,而且本人貢獻較小,所以盡量少選些,以省篇幅。另外,文章的總目錄亦將列于文集之內備考。為了方便讀者查詢,本文集還講我的一些個人資料列入。
顯然,我早期的那些文章現在看來真是太粗淺了。但我想這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情況,包括我的水平。另外還有一些作者原文錯誤或手民之誤等等。我試著將文集中少數幾篇有明顯錯誤的地方在該頁下方加注更改,以期避免以訛傳訛。但文集中肯定還會有不少錯謬之處,懇請讀者不吝賜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