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二氧化碳加氫直接合成對二甲苯:實現創紀錄的高空時產率 對二甲苯(p-X)作為重要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合物,目前其生產高度依賴石油催化重整工藝,這不僅消耗有限石...
近日,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Varinder K. Aggarwal與Adam Noble課題組報道了一類兼具穩定性與高還原活性的硼基-聯吡啶自由基,其可通過聯吡啶與二硼試劑簡單混合生成。研究發現,這類自...
在這場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以曾安平為代表的有著國際視野和深厚基礎及工程研究的科學家正成為關鍵推動者。他們不僅為全球合成生物學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更將實驗室的突破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為全...
深圳大學AIE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5月,由唐本忠院士創建。研究中心掛靠深圳大學材料學院,王東教授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中心立足于AIE原創性概念,瞄準AIE研究的前沿問題,致力于AIE材料的開發...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寧夏大學共同主辦,以“綠色合成——可持續化學新質生產力”為主題...
材料精準制造方向提出了利用AI計算技術實現“機制驅動的精準材料制造”路線,即通過對材料制造過程的機制理解實現材料的精準制造,將以集成電路材料、碳材料、二維材料、單晶金屬等材料為例,開展材料制造機制的理...
7月2-3日,榮格上海PCT個人護理品技術高峰論壇盛大開幕!3000+行業代表,150+演講嘉賓,6000㎡場地,180+展商,10+論壇。PCT廣州站定檔11月19-20日,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
近日,德國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A. Stephen K. Hashmi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焦寧課題組聯合發展了一種雙齒氮配體(如鄰菲羅啉和聯吡啶)輔助的金氧化還原催化體...
Asia BIO Innovation Summit 作為亞洲地區生物醫藥行業的高端峰會,2025年在新加坡、成都以及深圳三地召開系列峰會,本次Asia BIO ? 新加坡站將于8月14日-15日召開...
上班不打卡,彈性工作時間,課題組氛圍良好,提供情緒價值,當前經費充足,可以穩定支持年輕人發展...
連續流光熱催化CO2還原技術通過結合光能與熱能協同作用,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提供了創新路徑。本文深入綜述了該技術在材料設計、光熱協同機制以及反應器創新方面的最新進展,并著重強調了連續流系統對光熱催化C...
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渠鳳麗研究員團隊致力于核酸適體與框架核酸技術的創新研究,通過發展高特異性分子識別工具和精準遞送系統,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提供新思路。...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張中海課題組在《Chemical 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報道了一種基于金單原子光電電極的單分子適配體錨定策略,實現了多巴胺在活體腦區的高選擇性檢測。該研究不僅突破了傳統適配體...
以廉價易得的CO2為C1源,通過烯烴的芳羧基化反應合成功能化羧酸是一種十分綠色高效的策略。通過自由基極性交叉偶聯(RPCC)策略實現CO2參與的烯烴雙官能化反應已經被很多課題組研究并報道。然而,當使用...
近日,南開大學王浩等人提出了一種金屬氮賓介導的策略,即通過分子內金屬氮賓與烯烴發生親電加成產生碳正離子,進而通過立體控制的1,2-負氫遷移,從而形成更穩定的氮雜碳正離子,被親核試劑捕獲,生成具有連續γ...
近日,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陶友華研究員、王獻紅研究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On-demand, Readily Degradable Poly-2,3-dihydrofur...
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過渡金屬和主族元素協同的小分子活化與催化,實驗室將具體開展的研究包括:1)多核金屬協同催化;2)過渡金屬調控主族元素的催化轉化反應及有機合成應用。...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焦星辰教授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蒙教授合作設計了具有雙等離子體共振效應的金屬導體Au-Cu7Te4納米線,在溫和的條件下利用紅外光還原空氣濃度的CO2,生成物CO的選擇性為10...
近日,云南大學金毅課題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宋利娟課題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高級科學》雜志)報道了水催化亞砜葉立德和烯烴的解構環丙烷反應實驗與DFT研究。在本研究中,作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