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17日,在“第一屆中國多肽產業(yè)論壇暨中國生化制藥工業(yè)協(xié)會多肽分會成立大會”上,趙玉芬院士做了磷試劑在合成肽上的應用的報告。趙院士向參會代表介紹了傳統(tǒng)多肽合成方法、肽合成中含磷縮...
“中藥不能只停留在經驗科學層面,而必須用現(xiàn)代醫(yī)學標準,揭示中藥的作用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闡明中藥的科學內涵,進行臨床療效的重新確認。”姚新生一直以來都很注重運用科學的方法,帶領中藥“走出去”。...
“對我來說,科研就等于吃飯,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興趣所在。當你能夠解開某些化學反應之謎,能夠控制某些化學反應,你會感到很開心。”——支志明...
我國的兩院院士中,年滿80周歲而成為資深院士的少數(shù)人,被定義為“國寶”級人物。資深院士中,年屆90“還每天上班”的少之又少;而90歲以后仍立于科技前沿的,更是鳳毛麟角了。被人尊稱為“90后院士”的陳俊...
?2019年10月22-25日,以“面向產業(yè)新時代的多孔材料”為主題的第二十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在杭州舉辦,大會頒發(fā)了第二屆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委員會“中國分子篩獎”。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
近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著名光化學家、北大名譽教授藤島昭在央視《開講啦》開講。在與中國持續(xù)交流的40年間,藤島昭培育了38名中國留學生,其中3位已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教育...
孫大業(yè),細胞生物學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生物學“細胞信號轉導”領域教學與科學研究。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河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化學不僅僅是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反應的科學,化學對化學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本文拋磚引玉地提出了“無常”“和而不同”等哲學思想的化學基礎,并從化學現(xiàn)象出發(fā)提出了“錯者美...
胡英,男,1934年6月出生,湖北省英山縣人,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yè)于華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在華東化工學院(現(xiàn)華東理工大學)工作至今;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工科化學課...
當?shù)貢r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fā)給3位科學家,分別為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M·斯坦利·威廷漢(...
9月17日,蘭州大學隆重舉行建校110周年紀念大會。紀念大會上,八位發(fā)言代表中,含三位化學工作者。嚴純華校長是稀土分離理論、應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領域的院士;司徒塔特教授則是從事超分子化學和分子機器研...
2020年2月19日-21日,2020上海國際材質分析、實驗室技術博覽會,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W2 (SNIEC)...
9月19日,2019(第十三屆)汽車輕量化大會暨展覽會(ALCE)揚州開幕。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丁文江做了“汽車減重,創(chuàng)新為魂”的主題演講,并接受了大會新聞中心的專訪。...
王正敏,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院士,生于上海,1982年畢業(yè)于瑞士蘇黎世大學,現(xiàn)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聽覺醫(yī)學臨床中心主任。擅長診治耳聾和各種致聾疾病,包括面癱、面肌痙攣、眩暈,耳、鼻、顱...
李季倫院士是著名的微生物學家、農業(yè)教育家。曾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fā)國家重點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yè)大學“農業(yè)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他出生在富陽漁山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務過農、當過兵,卻始終沒有放棄對學業(yè)的追求...
麥松威院士,世界著名化學家,一直關注并支持著大陸,尤其是中原地區(qū)化學研究工作的發(fā)展,對于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更是給予無比關懷和鼎力支持。麥院士不僅學術上造詣深厚,還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結,無私奉獻、無怨無...
朱世平教授撰寫的“化工之歌”一文,將具有嚴謹?shù)目茖W性內涵的化工學科的方方面面通過淺俗的靈動性語言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籠天地于形內,解讀得生動而透徹。我以我歌見真知,在科技文明的語境中宏大、精深的化工世界也...
近日,中國工程院官網公示了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評選結果,其中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杰出貢獻獎獲獎者4名、青年進步獎獲獎者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