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木頭,經過簡單的處理就可變為兼具柔性和韌性的碳基“海綿”。近日,來自美國University of Maryland與我國華中科技大學的合作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上發表論文,通過合理利用天...
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的Tobias Ritter課題組長期以來致力于氟化反應的研究,最近,他們在Nature報道發展了一種新型的Pd催化的芳香親電氟化方法。與過去報道的不同,過程中并沒有催化劑與C-H鍵...
近期,德國的馬爾堡大學Meggers等人利用已知的手性釕催化劑,高效地構建了抗艾滋病藥依法韋侖的關鍵中間體(S)-2a和(S)-2b,反應的產率和對映選擇性都非常好。文章DOI:10.1021/acs...
俗話說“破鏡不能重圓”。但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了一種可以自我愈合的玻璃材料,有望用于開發新型玻璃制品。...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熊勝林教授在學校交叉學科研究項目等基金的支持下,組織化學、材料、能源等有關學科力量,在碳基功能材料的精準制備與儲能研究中獲系列重大進展,2017年連續在材料領域的頂級期刊《...
前段時間,互聯網上出現了各種版本的院士增選預測名單,今天,中國工程院官網終于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人當選新院士,祝賀!...
二維半導體材料因其優異的光學、電學和力學性質在未來電子、光電子及柔性電子等器件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近日,陜西師范大學徐華副教授課題組采用自下而上的CVD生長方法,以ReO3、S粉和Se粉為前驅體,...
近期,中山大學藥學院的王洪根教授、李清江副教授課題組接連在Angew、ChemSusChem、OL等雜志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有機雜環化合物合成方面的新進展,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近日,福州大學化學學院的陳海軍副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復雜藥物結構四氫-β-咔啉類(THβC)化合物的末期官能團化研究方...
自然界生物體中廣泛存在一類活性中心含有兩個鐵原子的雙鐵加氧酶。研究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的結構,對揭示其活化O2的機制非常關鍵。然而,由于含氧活性中間體的活性高/不穩定,用傳統的X-ray單晶衍射方...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高栓虎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雜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光促進的Diels-Alder反應方面的...
近日,北京大學楊震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發表了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的新進展。...
近日,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張洪彬教授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的新進展...
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化學系的David J. Procter課題組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不對...
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的焦寧教授、宋頌博士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d.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碳碳鍵斷裂方面的新突破。...
近日,上海有機所的洪然研究員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課題組利用亞硝基的ene反應構建嗎啡烷骨架的方法,還研究了反應的機理,并以此完成了天...
河南農業大學理學院宋美榮博士、中科院理化所董智超博士、中科院化學所王毅琳研究員、江雷院士等,在Nature子刊(NPG Asia Materials)發表關于利用3D打印方法制備大尺度各向異性超疏水結...
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對旗下四十多本期刊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 2014、2015 年發表的文章 在2016 年的被引次數在所屬領域全...
吉利德的藥化科學家Winston Tse與同事們歷經十年的艱苦工作后,發現了一種高效的衣殼蛋白抑制劑。吉利德科學公司終于準備于2018年將正式開始HIV衣殼抑制劑的相關臨床試驗,這將是衣殼抑制劑首次進...
近日,四川大學化學院的馮小明院士、劉小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2-萘酚的不對稱去芳化羥基化反應方面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