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生物體中廣泛存在一類活性中心含有兩個鐵原子的雙鐵加氧酶。研究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的結構,對揭示其活化O2的機制非常關鍵。然而,由于含氧活性中間體的活性高/不穩定,用傳統的X-ray單晶衍射方...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高栓虎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雜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光促進的Diels-Alder反應方面的...
化工醫藥領域幾大互聯網平臺中,化學加憑借出色的訪問體驗、訪問流量(尤其在移動端,絕對領先),及品牌宣傳效果。近半年來,入駐企業、入駐產品數量、及其它資源供需量、撮合成交量均處于快速上升中。會員企業中包...
我國近代化學的萌芽始于20世紀之初,至新中國成立時,作為學科中堅力量的海歸化學學人已達數百人[1]. 經幾代學人的持續奮斗,當時我國化學研究和教育水平雖遠離國際先進,但已初具規模. 新中國的建立開創了...
近日,北京大學楊震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發表了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的新進展。...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從學徒到院士,從貧乏不安的動蕩時代到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和平發展年代,計亮年院士八十三年間的點點滴滴都在告訴聽者,需勤奮,當...
定于10月19-20日于上海寶龍艾美酒店由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和商圖信息BMAP主辦、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支持的PharmaCon2017第三屆中國國際化學藥仿創開發論壇,邀請了20多位國內外...
崔崑,山東濟南人,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被譽為“鋼鐵院士”。他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發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鋼,在鋼的合金化、夾雜物工程等...
彭金輝,男,彝族,1964年12月生,云南景東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1988年6月參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近日,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張洪彬教授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復雜天然產物全合成方面的新進展...
科學家要對社會有益、對人類發展有幫助,這是一種素養,并不一定非要當上院士才能做到。”衣著素樸、言語不多,時間大多被科研和改論文占據,段樹民是一個生活中極其低調的人。50歲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多了令人羨慕...
1966年萬惠霖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1982年至1983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進行研修;19...
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化學系的David J. Procter課題組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不對...
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的焦寧教授、宋頌博士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d.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碳碳鍵斷裂方面的新突破。...
近日,上海有機所的洪然研究員課題組在德國應化(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課題組利用亞硝基的ene反應構建嗎啡烷骨架的方法,還研究了反應的機理,并以此完成了天...
朱作言,1941年出生于湖南澧縣,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先后擔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國家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
河南農業大學理學院宋美榮博士、中科院理化所董智超博士、中科院化學所王毅琳研究員、江雷院士等,在Nature子刊(NPG Asia Materials)發表關于利用3D打印方法制備大尺度各向異性超疏水結...
為彰顯中國作者對國際化學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英國皇家化學會對旗下四十多本期刊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將 2014、2015 年發表的文章 在2016 年的被引次數在所屬領域全...
吉利德的藥化科學家Winston Tse與同事們歷經十年的艱苦工作后,發現了一種高效的衣殼蛋白抑制劑。吉利德科學公司終于準備于2018年將正式開始HIV衣殼抑制劑的相關臨床試驗,這將是衣殼抑制劑首次進...
近日,四川大學化學院的馮小明院士、劉小華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發表高水平文章,報道了他們在2-萘酚的不對稱去芳化羥基化反應方面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