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朱作言院士:讓中國轉基因鯉魚盡快“游”向餐桌

來源:新華社      2017-08-16
導讀:朱作言,1941年出生于湖南澧縣,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先后擔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國家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科學通報》執行主編,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會長。主要從事遺傳發育生物學及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

1.png

最近,一家美國公司宣布其轉基因三文魚已上市銷售,這是第一種獲準上人類餐桌的轉基因動物產品。鮮為人知的是,全球最早培育成功轉基因魚的是中國科學家。那為什么中國的轉基因魚遲遲未能上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有關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知識還需加強普及,打消公眾的疑慮,推動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鯉魚——冠鯉盡快“游”向人們的餐桌。

朱作言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他介紹說,早在1983年他們就研究轉基因魚,1985年正式發表了世界首批轉基因魚培育成功的論文,比西方同行領先3年以上。后來研究團隊將草魚生長因子的基因植入黃河鯉,經多代選育出冠鯉。

他還記得初次品嘗冠鯉時的口感:一條紅燒冠鯉被端上餐桌,吃起來味道鮮美,肉質細嫩,“從口感上并不能區別冠鯉和黃河鯉”。

“與對照組的鯉魚比較,在同等養殖條件下,冠鯉生長速度更快,當年可達到上市規格,養殖周期縮短一半,減少養殖成本和人力投入,降低養殖風險;且冠鯉的品質與對照鯉相似,并沒有因為長得快而不好吃。”朱作言說。

北美上市的轉基因三文魚體內植入了鮭魚家族中體型最大的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魚的生長激素基因,以促進其快速生長。與之相似,冠鯉體內植入了生長速度快的草魚的基因。因此,冠鯉體內含有微量草魚生長激素。

但這不影響食用安全,吃一條冠鯉所攝入激素的量也只是相當于吃兩條普通鯉魚。并且魚類生長激素是一種蛋白質,經過蒸、煮、炒等烹調加工后,就分解為氨基酸而失去激素的生理功能,并非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類固醇激素。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已對冠鯉進行了營養學、毒理學和致敏性研究,系統評價并證實冠鯉與黃河鯉實質等同,食用同樣安全。

至于冠鯉是否會逃到野外造成“基因污染”,朱作言團隊從分子、個體、種群和群落等不同層面進行生態學研究后發現,冠鯉生存力比普通鯉魚低,即使與普通鯉魚交配產生后代,也不會形成優勢種群而帶來“基因污染”。研究團隊還培育出了三倍體鯉魚“吉鯉”,就像無籽西瓜一樣,不能產生可繁育的后代,從根本上避免了風險。

“與美國的轉基因三文魚研發比較,中國冠鯉的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評價以及生態安全對策研究不僅完全符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有關審批轉基因動物的所有法規要求,而且部署更為超前,實驗更為充分,數據更為詳盡。”朱作言說。

但是冠鯉一直未能上市。根據我國現行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法規,轉基因安全評價需經過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安全證書等五個階段。冠鯉安全評價自2000年完成中間試驗后,由于社會上對轉基因食品的爭議等原因,長期沒有進展。

近年來,社會和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有了更多的認識,北美轉基因三文魚的成功也給了研究團隊信心。因此,研究團隊又重新申請并完成了冠鯉的中試,目前處于環境釋放試驗階段。

轉基因三文魚在北美上市前經歷了漫長的審批流程。早在1989年,加拿大科學家就培育出了轉基因三文魚,但直到2010年美國藥管局才確認這種三文魚作為食品與傳統三文魚“一樣安全”,對環境也不構成危害。又經過5年審批流程,美藥管局于2015年正式批準轉基因三文魚可供人類食用。半年后,加拿大監管機構也做出類似決定。

不過,由于美國國內對轉基因食品也有爭議,以及一些人士為保護野生三文魚市場而進行游說等因素,轉基因三文魚暫時未能在美國上市,只能先銷往加拿大。

朱作言說:“作為第一種獲準登上人類餐桌的轉基因動物產品,轉基因三文魚經過近20年的嚴格審核,這充分說明,對包括轉基因魚在內的生物技術新產業的管理決策既要尊重科學規律,也要考慮社會民意的接受程度。相關科學知識普及與企業接手產業化,是推動高新技術發展和創新產業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他認為,中國轉基因鯉魚要想從實驗室“游”向餐桌,還需有關部門制訂我國基因改良農業動物品種市場準入的條例和操作細則。面對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疑慮,還需要政府、科研機構、媒體秉持科學理念,向公眾全面客觀地宣傳和解讀。

參考資料

[1] 新華社,朱作言院士:讓中國轉基因鯉魚盡快“游”向餐桌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