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Weiping Tang教授與匹斯堡大學Peng Liu教授合作在oxidopyrylium ylide[5+2]環加成反應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以Intermolec...
11月25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以“下一代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傳播”為主題的”2018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成功召開。論壇同時舉行了“2018年科技傳播獎”、“2018年大數據科技傳...
南開化學歷史悠久,起源于1919年南開大學建校伊始的理學化學門。1921年,化學系創建,成為我國大學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1995年4月,化學學院正式組建成立。歷經近百年風雨磨礪,南開化學飽經滄桑而不...
來自62級化學系的方榮祥主攻的領域是“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生物技術”,2003年他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年近七十的方榮祥身體有恙,行動不似年輕人那般自如。然而與筆者間隙談天,他所展露出的科學家的思維和行事方式...
劉業翔,輕金屬冶金與工業電化學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冶金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后擔任原中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書記兼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國家教...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養生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年輕人也自嘲過上了“保溫杯里泡枸杞”的生活。對于廣大女性來說,除了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精致美麗的面容從來都是一件值得挖空心思去做的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越來越密切。在不經意之中,我們經常遇見一些化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正可謂-生活處處顯化學。而現代人的“生活化學能力”是否過關,這可是直接關系到...
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Thomas J. Maimone教授課題組在Chemical Science報道了由Cu(I)絡合物催化的環氧酮與格氏試劑的雙重偶聯,利用該反應只需三步即可形成五個C-C鍵實...
張鎖江,化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化學系并獲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并獲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日本文部省獎學金并赴日本留學;2010年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
李大東,1938年2月24日出生,北京市人,原籍山東省德州市,石油煉制催化劑及工藝方面的專家,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17日上午9:30,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二樓,化學院士吳云東教授作了主題為《科學?人才?人生》的演講,南方+全程進行了線上直播,化學加在此也特別轉載分享給您。...
能源和環境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太陽光被稱為永不枯竭的干凈能源,利用太陽光解決環境問題是一個很好的構想。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公約》的控制對象,是全球關注的環境污染物,其環境污染特征和去除控制原理是...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江煥峰課題組在Angew. Chem. Int. Ed.上報道了通過C=N鍵作為內氧化劑促進的分子間C(sp3)-H胺化反應合成三氟乙酰基腙的反應,該反應條件溫和、操作簡單且具有很好...
在辦公室見到鞠躬院士時,89歲的他和藹可親,正在電腦上仔細看一張圖片。他熱情地招呼記者:“歡迎你們也看看,這可是我最珍惜的禮物。”這是一張許多圖書封面的照片合集,全部都是巴金先生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封面...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經通訊投票進行了新一屆委員會的選舉。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丁奎嶺研究員當選為新一屆學科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楊震教授、南開大學崔春明教授、清華大學劉磊教授...
近日,廈門大學徐海超教授課題組經烯烴雙鍵連續與炔基或烯基三氟硼酸鹽和H2O的加成實現了電化學促進的烯烴區域和化學選擇性的羥基炔基化和烯烴化反應。相關文章發表在J. Am. Chem. Soc. 上, ...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姜雪峰團隊在無金屬催化條件下,無機焦亞硫酸鈉鹽、疊氮鈉、芳基重氮鹽“三鹽組合”的方式構建無保護磺酰胺。這一策略高效的實現了磺酰胺中高價態硫的直接引入,避免了高價態硫合成過程中硫氧化態...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殷亮研究員課題組在J. Am. Chem. Soc.報道了Cu(I)-催化的直接不對稱插烯γ-鹵素(F, Cl或Br)-α,β-不飽和N-酰基吡唑和N-Boc-醛亞胺...
原位表征細胞內酶催化天然底物的生物活性是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挑戰之一。近日,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媛副教授課題組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徐紀茹教授課題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