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蘭州化物所實現Ni基催化劑芳香烴類VOCs高效催化氧化消除,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催化領域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22, 315, 1215...
7月6日,中山大學藥學院趙德鵬教授課題組在Nature發表論文“Intrinsically unidirectional chemically fuelled rotary molecular mot...
為助力中國新藥研發創新發展與合作,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聯合蘇州吳中區醫藥行業商會,以及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特別打造2022 CPhI“思享會”,這一價值分享平臺服務于中國醫藥創新產業,匯聚醫藥...
一位愛吃巧克力、認為科學就像巧克力一樣“不僅好玩而且好吃”的科學家——在2022年5月入選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彭慧勝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的前身——化學系(1922年建立)是我國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理化部,至今有110年的歷史,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學者。經過幾代...
現代生物技術是當代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科技領域之一,近年來,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發展迅速,給很多難治性疾病帶來了治愈希望:干細胞療法和免疫細胞療法在治療惡性腫瘤、炎癥、自身免...
C-O鍵的構建一直是有機合成化學的重要挑戰,如何在芳雜環喹啉骨架上選擇性地構筑醚鍵獲得多樣性的復雜有機分子是近年來藥物化學領域被廣泛探討的熱點話題。目前,已有研究方案主要依靠激活醇類化合物來實現,且相...
近日,波士頓學院的James P. Morken教授課題組報道了Cu-催化烷基硼酸酯的立體專一性偶聯反應,成功實現了多種復雜結構單元的合成。相關成果發表在J. Am. Chem. Soc.上(DOI:...
近期,復旦大學孔彪教授團隊提出了軟界面導向的超組裝策略,報道了一種新型的軟補丁納米顆粒,該補丁能夠誘導液滴定向融合,從而超組裝出高度不對稱的中空復合金@銀-二氧化硅超膠體。研究成果以“Soft Pat...
6月26日,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分論壇“科學、藝術與文化遺產高峰論壇”上,開展了第二屆“歌曲中的科學密碼”科普征文活動頒獎典禮暨第三屆啟動儀式。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嘉賓楊雨教授與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名...
南京大學朱從青課題組采用獨特的“雙層N-P配體”,在錒系金屬-金屬鍵的構筑、小分子活化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Acc. Chem. Res.2022, 55, 1718)。近期,他們以雙層N-P配體穩定的...
近日,青島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員帶領的固態能源系統技術中心與青島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自支撐單離子導體聚合物電解質,以該電解質所組裝的鎂金屬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高溫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相關研究成...
近日,光電分子團簇課題組報道了一例由大體積硫醇和氯離子共同保護的銀納米團簇Ag213(Adm-S)44Cl33(Adm-S為硫醇配體;該Ag213團簇的晶體結構如圖1所示)。研究成果以“Bulky T...
近日,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周禮杰老師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ow Yong Ng教授合作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影響因子10.753,中科院JC...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彭金良課題組應邀在藥學領域權威期刊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發表了題為“Cell-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
在高水平大學建設之路上,高水平人才是核心資源。7月4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漢大學眾多專家學者和領導的見證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
過去,想和院士聊會天、成為院士的學生很難,如今,一股“院士科普熱”興起,院士們常常親自做科普,被人稱作是另一種“強基計劃”。...
近日,德國萊布尼茨催化研究所Rajenahally V. Jagadeesh教授在Science發表了高水平文章,題為“Nickel-catalyzed hydrogenative coupling ...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宋東坡課題組利用“有序自發乳化原理(OSE)”,克服了水包油包水(w/o/w)多重乳液界面不穩定的挑戰,成功研制了具有靚麗結構色的光子晶體顏料。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