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Dmitri V. Filippov和Gerbrand J. van der Heden van Noort團隊在JACS上發表了題為“Arginine ADP-Ribosy...
2022年11月16日,雷曉光課題組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Chem Catalysis 上報道了針對D-A酶MaDA1的蛋白工程改造,并通過將酶催化的D-A反應與金屬催化脫羧官能團化反...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趙丹教授等人首次報道了通過CO2氣體觸發二維共價有機框架(2D COFs)層間轉移的現象,并證明了側鏈基團對層間轉移的影響,為二維COFs在氣體儲存和分離方面提供了新的機會。相關成...
近日,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Benjamin H. Rotstein和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Rylan J. Lundgren...
近日,2021年化學諾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課題組首次報道了一種基于雙分子均裂取代(SH2)策略的光/鎳協同催化自由基型交叉脫羧偶聯反應,可用于由脂肪...
本活動由浙江大學主辦,浙大化學系承辦,化學加網協辦,樂研試劑、一正科技、SixMol贊助支持。包括13位教授,近80位來自各省市高校的優秀博士生將參加線上學術報告分享(附名單),化學加將全程直播。聚焦...
河南省腦靶向生物納米藥物重點實驗室聚焦復雜腦部疾病的診療研究。日前,實驗室有關“新型AIE在阿爾茨海默癥的體內診療一體化體系應用”研究取得最新進展,研究結果以 “Near-Infrared Aggre...
近日,南京大學的魯振達團隊通過納米靜電印刷方法,將納米顆粒定位并固定于指定位置,構建了基于Au單納米顆粒的陣列結構,并應用ECL顯微鏡對這些單顆粒的電化學發光進行成像。該方法成功解決了單納米顆粒的定位...
近日,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廖建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以手性亞砜膦/鈀絡合物為催化劑,通過高價鈀催化途徑的不對稱胺羰化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double carbonyla...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aul J. Chirik課題組發展了一種末端烯烴和1,1-二取代烯烴的鈷催化還原氫甲酰化反應。該反應從CO和H2直接合成了多一個碳單位的醇,高區域選擇性地合成了 (線式/鏈式...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許民瑜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光誘導鎳催化糖基鹵化物與脂肪族羧酸或胺的C-C偶聯反應,合成了一系列C-烷基糖苷衍生物,具有出色的非對映選擇性。機理研究表明,光誘導生成的烷基自由基可與原位生...
亞砜(sulfoxides)和亞磺酰胺(sulfinamides)是一類含硫的官能團,廣泛存在于各類配體、手性助劑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然而,經典的雙組分反應需在底物中預先引入C-S鍵,阻礙了相應硫化物的...
中國杭州和紹興2022年11月17日 /美通社/ -- 歌禮制藥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1672,“歌禮”)宣布自主研發的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劑ASC61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丁夢寧課題組在前期發展的原位電輸運譜(Electrical transport spectroscopy, ETS)測量表征技術基礎上,和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李彥光...
近期,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蔣建中教授團隊在智能型表面活性劑的開發設計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重要學術論文:“Charge Density Over...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徐海教授領銜的生物界面與材料研究團隊在短肽自組裝分子設計和結構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基于D/L-氨基酸交替排列的α-Sheet短肽自組裝》(Peptide Sel...
近日,德國波鴻大學(Ruhr-Universit?t Bochum) Lukas J. Goo?en課題組利用氟乙酸與N-羥基苯并三唑的電脫羧偶聯反應實現了新型單氟烷氧基化試劑的制備,并利用此試劑在光...
從效率和可持續性來看,由簡單前體一步快速組裝成復雜分子骨架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反應模式。事實上,盡管有機化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直接一步合成復雜生物堿結構仍然是有機化學的核心問題。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