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Coord Chem Rev:電子科大喬梁教授和易家保教授合作論述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在能源領域應用的最新進展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      2022-12-20
導讀: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喬梁教授和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易家保教授受邀在頂級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以“Exploration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n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綜述文章,系統論述了目前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在能源領域應用的最新進展。

MOFs和COFs是兩類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先進能源材料,由于其具有大比表面積、高度有序的孔/通道和可控的晶體結構等特性,獲得了科學家們的極大青睞。然而,由于它們較低的結構穩定性和電導率,使得其在光催化和新型能量存儲/轉換裝置領域中的應用仍然面臨諸多障礙。因此,研究工作者們進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優勢,并解決上述缺點。本文主要介紹了COF/MOF開發的背景和簡要時間表,并系統地概述了它們其在CO2減排、制氫、鋰離子電池(LIB)和超級電容器(SC)中應用的最新進展。最后,討論了進一步開發用于光催化和電化學儲能應用的高性能COF/MOF材料的挑戰和未來前景。圖1總結了這類材料的重要應用領域。

image.png

圖1 MOFs和COFs材料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MOFs和COFs材料的歷史發展

G. N. Lewis在1916年定義了共價鍵,闡述了原子結合形成分子的基本原理。Roald在1993年提出共價有機2D/3D固體。之后,Yaghi和同事發現了第一個二維晶體COFs網絡,首次報道了擴展分子或1D聚合物的動態共價化學和共價結合的2D/3D有機網絡。在這項開創性的工作中,成功地合成了兩種不同的COFs,這是第一次獲得了通過共價鍵廣泛連接的結晶有機框架。2011年,Colson等發現,在石墨烯襯底存在的情況下進行縮合反應,會產生交錯的平面二維薄片,與Yaghi等人合成的COF粉末相比,大大提高了結晶度。由于COF的骨架形成周期性網絡,新COFs的設計可以從材料維度開始。MOFs是由有機單體和金屬離子或簇自組裝而成的晶體材料。1943年,科學家報道了第一個MOFs結構材料。然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MOFs材料才蓬勃發展起來,當時Richard提出了“節點-間隔”方法,將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引入框架結構的設計中。隨后,Hailian和Moulton 等進一步在這一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在Richard節點-間隔方法中,網絡通常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連接間隔組成,這些連接間隔可以是八面體、四面體和正方形等。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研究最多的MOFs之一。2002年,Serre等人分別制備了柔性和非柔性滲透性MOFs,即MIL-47/88和MIL-53,從而推廣了以一系列二羧酸鋅為建筑單元的等網化學思想,并將其推廣到其他材料,如圖2所示。

image.png

圖2 COFs和MOFs材料的歷史時間線及其多樣性結構

MOFs和COFs材料的應用

【光催化】由于其超薄的厚度、大量的催化位點、半導體性質和高孔隙率等優點,COFs和MOFs作為光催化劑進行CO2還原反應(CO2RR)和析氫反應(HER)顯示出極大的優勢,并表現出了優異的光催化活性,如圖3a ,b和c所示。

【電池】此外COFs和MOFs材料在電池領域也顯示出巨大潛力,例如,可充電電池。作為一種新興的結構材料,COFs和MOFs具有可調的微觀形貌、可調的空虛結構和結晶的導電骨架等特點,在不同的電化學環境中容易被化學物質和電子接觸,在充電電池應用方面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如圖3d所示。

【超級電容器】超級電容器(SCs)可分為(i)電雙層SCs (EDLS)和(ii)贗電容法拉第SCs (FS),這是由于可逆氧化還原過程而產生的電容,如圖3e所示。它們的性能主要取決于相應的比表面積和氧化還原活性位點。一般來說,SCs中的電極要求材料具有大表面積、高孔隙率、優異的化學/電化學穩定性以及高導電性以提供高電容。因此,開發基于MOFs和COFs新型的SCs電極材料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電催化】基于MOFs的結構特征;(i)它們的高比表面積可以使豐富的催化活性位點暴露在表面,(ii)它們豐富的孔隙允許基質快速的運輸到活性位點,(iii)孤立的金屬節點(通常是離子和簇)可以作為活性位點,提供接近100%的原子效率。上述結構特征賦予COFs和MOFs材料優異的電催化活性。

image.png

圖3 (a)多相催化劑上光催化CO2RR的過程。(b,c) 基于COFs和MOFs的光催化產氫示意圖,(d) 基于COFs和MOFs材料的可充電電池示意圖。(e) 基于COFs和MOFs材料的(a) EDLC和(b) 準電容器示意圖。

結論與展望

盡管近年來COFs和MOFs材料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成就,但它們在光催化和能量儲存與轉化方面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存在效率相對較低、穩定性較低、成本較高、難以批量生產等關鍵問題,阻礙了實際應用。

(1)基于COFs和MOFs材料導電性弱,一些催化活性位點無法到達反應物。重要是,大多數COFs和MOFs都不穩定,特別是在水溶液中或紫外光照射下。此外,也迫切需要闡明CO2RR在COFs和MOFs材料上的光化學機理及其結構組成與性能特性之間的關系。

(2)基于 COFs和MOFs材料在光化學水裂解中的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i) 尋找廉價和高活性的金屬粒子替代價格高昂的貴金屬作為金屬節點。(ii)基于COFs和MOFs的光催化劑體系的效率仍然很低,因此,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光催化劑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

(3) COFs和MOFs在電池中的應用中已經顯示出較大潛力。但是,COFs和MOFs的低導電性嚴重限制了電子的快速遷移,從而降低了它們的電化學性能。此外,在電池設計時還應考慮COFs和MOFs的長期循環穩定性,應更加重視機理研究,以理解基本的電化學過程。最后,優化COFs/MOFs結構、復合組分和電極-電解質系統,這對于實現高效、高穩定性和低成本的電化學和儲能應用的高性能COFs和MOFs至關重要。

總之,MOFs和COFs材料仍有許多挑戰有待解決,相信通過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MOFs和COFs可以開辟廣闊的應用前景。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是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化學類頂級綜述期刊,創刊于1966年,屬于中科院大類一區,當前影響因子為24.833。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85452200563

參考資料:https://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V2.ArticlePage&Id=87654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