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單壁碳納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活細胞化學反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264個項目獲獎,化學加特別整理了化學化工醫藥類項目供大家參考。...
11月3日,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等人為主要完成人的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因納米限域催化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趙東元領銜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獲得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有機半導體n-型摻雜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了高效的催化摻雜方法,相關成果以“Transition metal catalysed molecul...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
為加強原料藥監督管理,摸清原料藥生產供應情況,國家藥監局在藥品信息采集平臺中開發建設了原料藥生產供應信息采集模塊。...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趙東元領銜,李偉、鄧勇輝、張凡等團隊成員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原創性提出了有機-有機自組裝思想,創制了有序功能...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潘秀蓮研究員、傅強研究員、鄧德會研究員的“納米限域催化”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
在11月3日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被視為“原創性最強、科學價值最高”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由中國科學院包信和院士帶領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團隊的“納米限...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
廣東省藥學會、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廣東省生物醫藥創新技術協會和東莞暨南大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創新技術與市場準入高峰論壇”將于2021年11月19-21日于廣州召開。本次論壇將聚焦...
由中國化工裝備協會、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化工機械動力技術協會、廣東省化工學會、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振威國際會展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化工裝備博覽會將于2021年12月7日至9日在國...
11月1日,2021年度京博科技獎-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擬獲獎者名單公示。...
2021年10月21日-30日,化學加網部分員工在成都順利辦完峰會后,飛抵西藏進行了十天的團建之旅。團隊一行人在拉薩游覽了布達拉宮、八廓街、羅布林卡等景點,在林芝游覽了巴松措、南迦巴瓦峰、魯朗林海等景...
河南農業大學安萬凱研究小組近期在有機多孔光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 “s-Tetrazine-functionalize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 for effi...
10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獲悉,經過多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突破了自然光合固碳、固氮系統利用太陽能、反應速度緩慢的局限,突破了天然蛋白質植物合成的時空限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
10月26日,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科技部關于表彰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決定》(人社部發[2021]84號)通知,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不對稱催化氫化、氧化反應工作。這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不對稱催化領域。2021年,時隔20年后,諾貝爾化學獎又一次頒發給了不對稱催化的相關工作。有意思的是,這兩次獲獎的工作...
Chemspeed是實驗室自動化領域的先行者,已經積累了二十多年的技術與經驗。從粉末分配 – 樣品制備 – 合成 – 工藝開發 – 配方 – 應用 – 測試,為產品開發周期的每一步提供全自動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