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新科院士卜顯和:科學沒有冷熱 有的只是執著

來源:南開新聞網   記者 付坤 攝影 吳軍輝   2021-12-07
導讀: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結果。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卜顯和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冬日的一個午后,記者走進卜顯和院士的辦公室,在辦公桌上成堆的學術期刊之間,一個五顏六色的魔術伸縮球特別“出位”。

  看出了記者的驚訝,卜顯和解釋說,這是去外地出差時看到的,因為覺得和自己研究的動態配合物結構很像,于是買了回來。

  “當時正在車站等車,看到旁邊有人賣這個,第一眼覺得很有趣,越看越覺得和自己研究的東西很像。這個結構有這么多的角,這么多的面,而且還能伸縮,我們現在還只能做出固定的結構,要是我們的材料能做成和這個伸縮球一樣就好了。”他說。

  “這已經不是卜老師第一次買這類東西了,他經常拿類似的東西當模型和學生們探討。”卜顯和的助手于美慧說。

  大家眼中的兒童玩具,在他眼里,卻變成了研究對象。其實,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樣的事情,在他的身上不足為奇,因為他的腦子里時時刻刻都裝著科研。

  正是憑著二十多年來對科研的執著專注和全身心投入,他在配位聚合物的功能導向構筑、結構調控及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原創性成果,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關注,為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1月18日,卜顯和的名字出現在202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中。

  不懼風雨 心里一直有顆倔強的種子

  1964年,卜顯和出生在遼寧朝陽。那個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個情結——每當有人問起“你長大想做什么?”“標準答案”準是:“科學家!”似乎人人都有一個“科學夢”,他也不例外。

  少年的夢單純而執著。為了這個夢想,雖然當時條件艱苦,學習氛圍并不濃厚,但這沒有影響他讀書的志趣。1982年,他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開大學化學系,“我的高考成績,化學考得不錯。”這也成為他“化學人生”的開端。

  本科畢業后,他以優異成績考取同系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化學家陳榮悌院士。兩年后,轉為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當年南開化學是中國化學重鎮,大師云集,天津市僅有的六名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都在這里,陳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卜顯和說。

  在陳先生的培養下,他在學術方面日益精進,思維和眼界也更開闊了。1990年,他被公派赴日本留學。完成學業后,他受陳先生邀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工作,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中繼續前行。

  “科研工作是艱苦的,需要有執著進取的精神,不能指望一步登天!”卜顯和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回國初期,國內的科研條件比較艱苦,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找準問題,立足實際,白手起家。

  “剛回國時,實驗室一般只能購買最基本、最便宜的原料,然后再自己合成所需要的物質,進口試劑當時對我們來說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即。”卜顯和說。

  在學校和陳榮悌院士的支持下,卜顯和獲得了1萬元的校內科研啟動基金,這寶貴的支持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在隨后的科研生涯中,憑借著扎實的科研基礎,他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天津市青年基金等多項資助,實驗室條件不斷改善并漸漸步入正軌。

  在南開這片學術沃土上,卜顯和從一名普通的化學系學生,逐漸成長為配位化學領域有名的學者。

  不求名利 敢于“在冷水里游泳”

  卜顯和從事的是配合物化學研究,近20年來專注于配位聚合物研究。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屬中心和有機配體通過配位鍵自組裝而成的一類無機-有機雜化材料。它結合了無機材料及有機材料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可設計性及可裁剪性。在發光、非線性光學、導電、磁性、催化、存儲、吸附/分離、儲能、傳感、生物醫學影像及藥物傳輸等諸多領域顯示了誘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現在已成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新興研究方向與熱點領域。

  “20多年前,我們進入這一領域時,這方面研究還不是熱點,研究的人還不是很多,但存在許多急需探索的問題,比如合成方法學的問題、結構分析問題、結構性能關系及調控問題以及后來的功能化問題等等,我們對這些問題都很感興趣。”卜顯和說。

  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圍繞這些科學問題展開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他們從配體設計入手,以光、電、磁等性能導向,構筑了多個系列具有獨特性質的新體系。建立了配體引導的配位聚合物結構調控方法;發現動態行為新機制,構筑新型智能材料;開拓了配位聚合物應用研究新途徑。

  “卜老師除了開會和出差,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實驗室。他特別能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腦子里時時刻刻保持科研‘在線’。”談起卜顯和的科研秘訣,他的團隊成員也曾是他學生的常澤教授這樣說。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做基礎研究枯燥、乏味,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短期內也看不到回報,但卜顯和卻樂在其中,“因為每當有了新進展的時候,就很有成就感。當我們有了原創性成果,能與全世界同行共享的時候,作為一名研究人員,內心是很高興的。”

  在2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卜顯和曾擔任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973計劃課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以通訊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他引20000余次,2016年起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主編《配位聚合物化學》專著一部,副主編《配位化學》教材一部,參編其他專著與教材6部。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30余項。

  2014年,他領銜的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此外,還榮獲天津市首個自然科學特等獎及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兩項。

  面對這些成績,他始終保持著淡定和平靜,用他的話說,“是那個時代賦予了我們更多的機遇,我們不過是比較幸運而已。”

  師者仁心 播撒更多科學的種子

  談及自己的學術成績,卜顯和總說,要感謝培養他的每一位老師,特別是他的恩師——陳榮悌院士,“他不僅是我科研路上的恩師,也是我的人生導師、人生坐標。”

  陳先生早年留學美國,上世紀50年代回國后在南開大學任教,是我國配位化學領域的開拓者和推進者之一,是享譽海內外的化學大家。

  “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腳踏實地。”“失敗了,分析問題,找出癥結,總結經驗,重振旗鼓。”他經常用陳先生的這些話鞭策自己、教導學生。他常和學生討論一些科研難題,鼓勵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思考,大膽創新。

  他還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式教育,再忙再累,他都要抽出時間與學生溝通,啟發學生自己去領悟、去體會,不斷成長。

  “卜老師喜歡待在實驗室里,他覺得這樣,學生有問題就可以隨時跟他交流。”卜顯和的學生們說。

  現在,他依舊保持著多年來的習慣:每天吃完晚飯,都要去實驗室轉轉,和學生們探討實驗內容。

  為了給學生們創造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他積極同國內外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最近,他還打算組織開設名師引領通識課,邀請材料領域名師大家來校講學,讓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加速成長。

  多年來,他指導的博士后、博士、碩士及訪問學者百余人,其中國家杰青及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國家“四青”人才6人次,教授20多人。

  目前,還有20多位研究生跟隨卜顯和攻讀學位。“我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看到我的學生在各自的崗位為國家作貢獻。”卜顯和說。

  他給課題組建立了微信群,群名為“夢想啟航”,就是希望所有在他門下的學生都能接受最好的培養,實現自己的夢想……

  談及未來,卜顯和覺得,當選院士之后,自己的責任更重了。要堅持“四個面向”,進一步凝練科研方向,提高學術科研水平,矢志人才培養,繁榮學科生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資料:http://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1/12/02/030049228.s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