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金桂飄紫芳,百年南化鑄輝煌。10月24日,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00周年發展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兩千余名師生院友以及來自相關研究機構和兄弟高校的嘉賓等歡聚一堂,共敘融融情誼,共話輝煌成就,共謀未來...
2020年10月12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以下簡稱“成都先導”)擬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以2500萬美元的交易價格,收購Ligand Pharmaceuticals I...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華良,代表全體校友衷心祝賀南大化院建院一百周年,發言主要講述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校友與中國科學院化學學科建設的關系。...
“對公司來說,基因細胞其實是一個新的重點,我們并非小打小鬧,而是堅信這將成為制藥行業未來最重要的一個賽道,所以才決定重兵布局?!辈v股份董事長居年豐在接受同寫意采訪時透露,下個月(11月1日)博騰生物...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將對材料研發模式產生革命性的變革,全面加速材料從設計到工程化應用的進程,大幅度提升新材料的研發效率,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促進工程化應用。本文從基礎理論與...
近日,《Science Advances》 副主編、美國特拉華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徐冰君全職加盟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中國化工學會發布《關于2020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評審結果的公示》,經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評選工作小組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評選出姜曉濱為“2020國際杰出青年化學工程師”擬授獎人選。...
10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
10月16日,在南開大學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倒計時1周年之際,紀念活動啟動儀式在八里臺校區天南聯合樓舉行。 ...
10月18日,上海有機所舉行建所70周年學術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華良在會上致辭。...
時光代序,歲月更迭。金秋10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有機所)迎來建所70周年。70年來,作為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上海有機所以篳路藍縷啟山林的精神,通過幾代科學家...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陸熙炎,1928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有機化學家 。 195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陸熙炎早年從事碳水化合物研究...
張錦,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他長期在納米碳材料的物理化學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堅持探索碳納米管等納米碳材料的結構控制生長規律,發展納米材料結構與物性的譜學表征...
10月9日下午,蘭州大學在城關校區西區逸夫科學館舉行院士聘任儀式,聘任張錦院士為蘭州大學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雙聘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國生出席了聘任儀式。儀式由吳國生主持。...
2020年10月6日,綠色催化專家智庫理事會在上海松江召開,智庫理事長何鳴元院士,陳凱先院士、包信和院士、吳云東院士、丁奎嶺院士、段雪院士、韓布興院士、柴金祥主任、李小年校長、孫予罕教授、魏飛教授和常...
楊璐菡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第一代可用于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根據研究人員對細胞的各種測...
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的技術正式宣告誕生,杜德娜、卡彭蒂耶、張鋒三人,也被人們稱為CRISPR三巨頭。三巨頭在CRISPR基因編輯領域接連取得重要進展,發表了大量重磅論文。由于CRISPR基因編輯技...
北京時間10月7日晚,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編輯方面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