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和朱守非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arbene insertion into N–H bonds of...
在微觀世界里,有一大類分子存在手性異構體,它們像是人的左右手,互為映像,但如何旋轉都不會重疊。但藥物中,“左手”和“右手”手性分子的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別。如何控制手性分子的合成,一直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
由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組織和舉辦的“2019中國日化百強”評選和頒獎活動日前圓滿收官。評選采取候選單位定向邀請和參評單位自愿申報兩種方式進行。評選指標包括申報參評企業的銷售收入、企業規模、行業影響力...
商丘師范學院張建偉博士在Inorganic Chemistry發表研究論文:利用拓撲學定向合成兩例三核簇基Sc-soc-MOFs并用于CO2和C2-烷烴的高存儲與分離(Topology-Guided ...
北京大學工學院占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
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林國強院士團隊田平研究員受邀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發展的手性超強堿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通過...
人們知道物質的轉變是可能的,但有時卻是極其緩慢的。在西方古時煉金術的傳說中,“賢者之石”是萬物的催化劑,是至純的絕對物質,能夠很快將非貴金屬變成貴金屬(例如黃金)。催化劑就是化學領域的“賢者之石”,在...
自從20世紀80年代DNA納米技術的概念提出以來,利用DNA模塊、DNA折紙及環狀DNA等多種方法都可實現DNA納米管的自組裝,但其尺寸均受到了嚴重限制,目前報道的DNA納米管直徑大多小于100 nm...
金屬-氧簇,也稱多金屬氧酸鹽,由于其結構的多樣性和出色的理化性質,在材料化學、催化化學、電化學、磁化學、光化學等方面都受到了青睞。有機配體修飾多酸陰離子構建雜化材料,能夠實現材料中無機-有機建筑單元優...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樊春海與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柳華杰團隊發展了一套以DNA折紙技術為基礎的分子加密系統,該系統超越了基于硅基計算機的常規加密體系且同時具有保護信息完整性和訪問控制的功能。...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教授獲德國Bruno Werdelmann Lectureship獎,以獎勵他在超分子化學和晶體工程領域所做的貢獻。...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鄧衛平教授團隊,在金屬鈀催化不對稱[4+3]環加成反應高效合成手性氮雜卓類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近日,南京師范大學化科院蘭亞乾教授課題組在多酸領域取得重要的進展。該研究成果以Self-Assembly of Phosphate-Centered Polyoxo-Titanium Cluster:...
近日,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魏展畫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OI...
多組分催化劑材料常具有復雜的原子間相互作用。設計催化活性組分的局部結構是調控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例如,金屬-氧-金屬橋鍵(OBMM)已被證明在氣相熱催化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OBMM在液相電催化中...
中國藥學發展獎是國家科技部首批批準由社會力量設立的獎勵人物的全國性醫藥學獎項,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14屆頒獎會,推薦候選人791位,共有244位專家教授獲獎,其中院士18位。創新藥物獎是對獲獎者從事創...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程俊教授課題組在金團簇動態相變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olid-to-liquid phase transitions of sub-nanometer clu...
近日,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課題組與英國Lancaster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南開大學李躍龍副教授團隊密切合作,在鈣鈦礦量子點量子干涉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勇輝教授課題組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導向合成新型氣敏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稱藥品管理法)已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19年8月26日修訂通過,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國家藥監局正在抓緊開展配套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技術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