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烴的加氫氨基羰基化反應,是合成酰胺的高效策略之一,但極具挑戰。近日,西北大學關正輝教授課題組在JACS上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Pd-催化苯胺鹽酸鹽與1,1-二取代或1,1,2-三取代烯烴的馬氏加氫氨基...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葉龍武教授課題組在基于炔酰胺的雜環合成方法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Rapid and practical access to diverse quindolines by...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高敏銳教授研究組受狗尾草表面超疏水納米結構啟發,利用電化學沉積法在氣體擴散層(GDL)上生長分層級高曲率銅結構。所制備電極具有優異的疏水性和親氣性,能夠在催化過程中有效地捕獲C...
2021年5月7日,浙江大學藥學院侯廷軍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在線報道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多任務圖注意力框架”,用于化合物毒性預測。研究團隊發展的...
藥物化學家發現甲基砜的氫如果進行氟代,由于氟原子較大的電負性、與氫原子相似的范德華半徑等特性,會顯著改善藥物分子的親脂性、代謝穩定性、生物利用度和耐藥性...
?最近,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劉志榮教授課題組將多臂老虎機算法應用于天然無序蛋白質的藥物設計問題,大大加速了基于構象系綜的配體虛擬篩選過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 Chem. Chem. ...
近日,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我院關正輝教授課題組在烯烴的羰基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他們首次發展了鈀催化下大位阻烯烴與一氧化碳的氫酰胺化反應,實現了含α-季碳中心酰胺的一步合成。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
近期,華中師范大學化學學院高高婷娟教授研究小組,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報道了一種分子內拉曼增強新方法——偶氮增強拉曼散射(Azo-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近期,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廖培欽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由2,3,9,10,16,17,23,24-八羥基酞菁銅(II)(PcCu-(OH)8)配體和平面四邊形配位的CuO4節點構筑的金屬-有機框架(PcCu...
近期,《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發表了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汪成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可通過改變前體位阻來構筑具有新...
近日,天津大學張雁教授聯合上海科技大學趙素文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Huimin Zhao教授等研究團隊,在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解析了一種特殊DNA的合成機制,并發現了這種特殊DNA遍布全球...
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龔濤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關節炎靶向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
南開大學朱守非教授團隊首次實現了手性Br?nsted酸和非手性Lewis酸協同催化高對映選擇性的硅導向Nazarov環化反應,并以良好的收率和優秀的對映選擇性得到一系列α,α'-二取代環戊烯酮。同時,...
近日,《自然》雜志子刊《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報道了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細胞倉庫”(cell r...
2021年4月15日,國際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IF 12.959)在線刊登了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黎后華研究員的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
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羅細亮教授課題組近期報道了一種新穎的肽基陰極光電化學疾病標志物傳感器,該成果以“Peptide-Based Photocathodic Biosensors: Integ...
2021年4月28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齊湘兵和李文輝課題組在藥物化學頂級期刊 《J. Med. Chem.》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Design of Dimeric Bil...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忠范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及合作者在扭轉雙層石墨烯制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Hetero-site nucleation for growing twist...
近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武曉雷研究組、西安交通大學馬恩研究組和清華大學朱靜研究組,通過TEM實驗和計算模擬,首次給出了中熵合金存在CSRO以及CSRO與位錯交互作用的直接觀察證據。相關論文以題為“D...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鐵銳團隊利用Fe基水滑石為前驅體,在不同溫度條件下H2氛圍中還原,利用水滑石的拓撲轉變得到一系列不同物相的Fe基催化劑,在光照條件下實現了CO2到高附加值化學品的高效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