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大學謝宏偉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發表題為“Novel Graphitic Sheets with Ultralong Cycling, Ultrafast ...
鋰離子電池在資源豐富性、成本效益和安全問題等方面均存在挑戰,急需設計本征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電池新體系。傳統水系電池比能量低(<50 Wh/Kg),水系鋅-鹵素電池因其本征安全、原材料豐富、元素價態...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校聘杰出教授鄧衛平課題組在雙環[1.1.0]丁烷環加成反應構建三維(3D)骨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Eu(OTf)3-Catalyzed Formal Dipolar [4...
近日,浙師大化材學院張毅教授、張玉建教授與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發光鐵電體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9650.)。相關成果以...
近期,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饒義劍教授團隊在在合成生物學策略構建優于自然的非天然苝醌化合物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on C–C Bond Clea...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queous synthesis of p...
日前,針對他們共同研發的一款原創抗抑郁藥物,兩位科學家所在機構和翼思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達成一項授權許可協議,“里程碑付款”金額達1.2億元人民幣。...
2023年度,山東大學鄧偉僑教授團隊圍繞碳中和方向設計相應材料,主要聚焦于二氧化碳化學和氫能源兩個方向。其中二氧化碳化學包括光催化二氧化碳轉化和熱催化二氧化碳轉化。氫能源包括光催化產氫和常溫常壓合成氨...
近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 Rene M. Koenigs課題組報道了光催化,利用乃春作為N1片段的Pauson-Khand類型反應。通過非共軛二烯與乃春前...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趙炯教授、楊明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學李淑惠教授合作報道了金屬單硫族化合物的超大塑性變形機制。他們利用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分子動力學模擬來研究層狀材料的機械行為和相變。觀察到 I...
作為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硒通過融入硒蛋白在生理過程中表現出廣泛的作用。此外,含硒化合物存在于藥物庫、催化劑骨架和材料構建模塊中。迄今為止,有機硒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依賴于預制備活化硒試劑、金屬催化體系...
歷時近五年,創建了質子交換膜二氧化碳電解系統,讓甲酸的生成率超過93%,并能連續穩定運行5000小時以上,在多項指標上打破世界紀錄。...
1月31日,江蘇科技大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合作的研究成果“Flexible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High Power-to-Weight Ra...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Nuno Maulide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基于“電荷重定位”(“charge relocation”)概念的烯烴1,3-雙官能團化反應。...
二氧化碳(CO2)作為一種豐富、無毒且可再生的碳源,其高效利用對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化學轉化將CO2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羧酸類化合物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二酸作為一種重要的羧...
安徽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明在教授課題組在硝酸根還原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oosting Nitrate to Ammonia via the Optimization of Key...
負光電導(Negative Photoconductive, NPC)響應在光電探測、光電切換和光電存儲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發展多功能片上集成光電子器件的重要基礎。當前,大多數光電子探測器件都...
近日,湖南大學何清教授和彭桑珊副教授團隊在 期刊上發表了題為“Overcoming the Conductivity-Selectivity Trade-off in Flow Battery Me...
近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加州理工學院的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Arnold)教授和陶氏有機硅公司的Dimitris E. Katsoulis合作,在Science上報道了最新研...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個古老而迄今依然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世界健康組織報告,僅2019年,全球結核病死亡人數超過100萬,新發結核病例約1000萬。此外,出現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