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六摩爾!客服熱線:186-7688-2001

武漢大學曹余良、方永進團隊JACS:鈉電聚陰離子材料新突破

來源:武漢大學      2025-04-27
導讀:2025年4月21日,武漢大學曹余良、方永進團隊聯合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發表題為“Unlocking Phase Purity of Sodium Iron Sulfate for Low-Cost and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博士生劉長禹為論文第一作者,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趙阿龍博士,武漢大學方永進教授、曹余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圖片1.png

正文

隨著清潔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構建高效、低成本的大規模儲能系統成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關鍵需求。鈉離子電池因其資源豐富、成本低廉以及優異的循環穩定性,正逐步成為下一代儲能技術的重要候選。其中,Na2Fe2(SO4)3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和能量密度,其實際應用仍受限于一系列結構穩定性問題。具體而言,由于晶體結構中 Fe–Fe 間距較短,導致較強的庫侖斥力,進而引發結構不穩定、雜相生成等問題,目前還沒有關于純相Na2Fe2(SO4)3的報道;同時,硫酸根的存在也導致材料在空氣中易水解、穩定性差。因此,如何在保持高電化學性能的同時,提升材料的結構與環境穩定性,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難題。


文章簡介

近日,武漢大學曹余良教授、方永進教授團隊聯合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種通過大體積的PO43-部分替代SO42-的策略,調控Na2Fe2(SO4)3結構,有效擴展晶體結構中的Fe-Fe間距,降低結構中的庫倫斥力,從而穩定結構,抑制雜相生成,并緩解首圈充電過程中的Fe遷移問題。該策略成功構筑出鐵滿占位的新型正極材料——Na2.5Fe2(SO4)2.5(PO4)0.5。所制備的材料不僅在初始放電容量上達到112 mAh g-1處于該體系的國際領先水平,還展現出卓越的倍率性能和超長循環壽命,此外,其空氣穩定性也顯著提升,為鈉離子電池實際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圖片2_看圖王.jpg

本文要點

要點一:結構優化新思路

針對Na2Fe2(SO4)3Fe-Fe間距過短導致的庫倫斥力問題,研究團隊創新性的引入體積更大的PO43-部分替代SO42-在橋聯[Fe2O10]雙元結構時有效增加Fe–Fe距離,從根源削弱鐵離子之間的庫倫斥力,穩定Fe原位分布,促進正極材料的純相形成。此外,該結構設計還提升了活性鈉離子位點的占有率,減小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畸變,從而顯著增強循環穩定性。同時,PO43-的摻入還可降低材料的帶隙、拓寬鈉離子的擴散通道,進而提升整體的電子電導率和電化學反應動力學。

圖片3.png

1. NFSNFSP-x樣品的結構分析。

(a) NFS的晶體結構;(b) NFSP-0.5的晶體結構;

(c) S位和Na位的形成能分析;

(d) NFSNFSP-0.5Fe的配位數;

(e) NFS及一系列NFSP-x構型的形成能。

圖片4.png

2. NFSNFSP-x樣品的物相及結構分析。

(a) XRD圖譜;

(b) 11° 至 38° 區間的放大 XRD圖譜;

(c) 對應于 (-111)(200)(400)(041) 和 (240) 晶面特征衍射峰的變化趨勢;

(d) NFSP-0.5Rietveld精修結果及其晶體結構(插圖);

(e) 通過 Rietveld精修得到的雜相質量分數;

(f) Na位和Fe位的離子占據情況;

(g) 晶體結構中晶格參數 abc的變化;

(h) 晶體結構的晶胞體積變化。

要點二:有效抑制鐵遷移

在優化結構中,充足的 Fe–Fe 間距有效穩固了 Fe3+的晶格占位,使其在首次充電過程中不易遷移,從而顯著抑制了 Fe–Na 互換及由此引發的結構不可逆變化。對比來看,傳統NFS(Na1.72(Fe1.72Na0.28)(SO4-y)3-z)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m0.28Fe–Na 互換,生成(Na1.72-mFem)(Fe1.72-mNa0.28+m)(SO4-y)3-z,其中, Na4/Fe位點的惰性鈉離子被迫參與脫嵌,削弱結構穩定性。而在引入PO43-NFSP-0.5(Na2.5Fe2(SO4)2.5(PO4)0.5)中,鐵鈉互換顯著降低(n0.08),形成(Na2.5-nFen)(Fe2-nNan)(SO4)2.5(PO4)0.5,此時位于Na4/Fe位點的惰性鈉離子不參與脫嵌,而是作為穩定結構的“支撐梁”存在,極大增強了循環壽命。

圖片5.png

3. NFS NFSP-x中的Fe-Na置換行為。

(a) NFS結構中初始充放電過程中Na?脫嵌/嵌入的順序及 Fe-Na置換現象示意;

(b) NFS電極的前三個循環的循環伏安CV曲線;

(c) NFSP-0.5 電極的前三個循環的CV曲線;

(d) Fe3+遷移后NFS結構的形成能;

(e) Fe3+遷移后NFSP-0.5結構的形成能。

要點三:電化學性能全面提升

通過結構調控,優化后的Na2.5Fe2(SO4)2.5(PO4)0.5正極材料實現了高達112 mAh g-1首次放電容量,并在20 C的高倍率下保持79.5 mAh g-1的容量;長期循環測試中,該材料10,0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達到88.8%,軟包電池在1 C條件下循環1000次后仍保持85.9%的容量,顯示出卓越的倍率性能及循環穩定性,極具應用潛力

image.png

4. NFS NFSP-x電極的電化學性能。

(a) 在 2.0–4.5 V電壓范圍內的初始CV曲線;

(b) 0.2 C下的充放電曲線;

(c) 倍率性能;

(d) 在 1 C下的循環穩定性;

(e) NFSP-0.5電極在10 C下的長循環性能;

(f) 600 mAh NFSP-0.5//HC軟包電池在1 C下的充放電曲線,插圖為軟包電池的實物照片;

(g) 軟包電池在 1 C下的循環性能;

(h) NFSP-0.5電極的GITT曲線;

(i) NFSP-0.5電極中Na+的擴散系數;

(j) NFSP-0.5電極在不同掃描速率下的 CV曲線。

image.png

5. NFSNFSP-0.5樣品中的Na+儲存機理與動力學分析。

(a) NFSP-0.5在前三個循環中的恒流充放電曲線及對應的原位XRD圖譜;

(b) NFS(左)和NFSP-0.5(右)的原位XRD等高線圖;

(c) NFSP-0.5充電過程中晶格參數abc和晶胞體積 v的變化;

(d) NFSP-0.5的晶體結構及可能的Na+遷移路徑;

(e) NFSNFSP-0.5結構中Na+離子遷移能壘的比較。

要點四:環境穩定性、應用前景顯著改善

傳統硫酸鹽材料因SO42-較強的親水性,易吸濕生成水合物,導致結構劣化,嚴重制約其應用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通過部分引入空氣穩定性更優的PO43-基團,有效削弱了結構對水分子的親和力,提升了整體的環境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所設計的NFSP-0.5材料在自然空氣中暴露一周后,其結構并未發生明顯變化,電化學性能幾乎無衰減,表現出優異的耐濕穩定性這一特性對于鈉離子電池的大規模儲能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工作不僅在材料本征性能上實現突破,更在實際應用可靠性層面提供了關鍵支撐,為低成本、高安全性、高環境適應性的鈉離子儲能系統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image.png

6. NFSNFSP-0.5樣品的空氣穩定性。

(a) NFS (b) NFSP-0.5在暴露空氣一周前后的XRD圖譜;

(c) NFS (d) NFSP-0.5 (111) 晶面上的 H?O吸附模型;

(e) 兩種樣品在 (111) 晶面上的 H?O吸附結合能;

(f) NFS (g) NFSP-0.5在暴露空氣一周前后的充放電曲線對比。


總結

本研究由武漢大學曹余良教授、方永進教授團隊聯合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提出通過引入大體積的PO43-部分取代SO42-,有效拓展Fe–Fe間距、降低晶體結構中的庫倫斥力,穩定Fe的晶格占位,抑制Fe遷移及雜相生成,成功構筑出鐵滿占位的新型正極材料Na2.5Fe2(SO4)2.5(PO4)0.5。該材料不僅實現了112 mAh g-1的高初始放電容量,還展現出優異的倍率性能(20 C下保持79.5 mAh g-1)與超長循環壽命(10,0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達88.8%),并具備顯著提升的空氣穩定性,暴露一周后性能無明顯衰減。該工作在晶體結構調控、Fe遷移抑制、電化學性能優化及環境適應性提升等方面均取得關鍵突破,為鈉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礎與工程可行性支撐。


作者簡介

趙阿龍博士簡介:深圳珈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工程師,2023年博士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師從曹余良教授,主要從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在聚陰離子型材料結構及其量化工藝上研究頗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Nano Energy、Science Bulletin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方永進教授簡介: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海外青年人才項目、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和電解液等,擔任InfoMat 、InfoScience、J. Energy Chem.、eScience、Carbon Energy、Chin. Chem. Lett.、Rare Metals、Batteries等雜志青年編委。近年來在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Energy Lett.、Matter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70余篇,引用11000余次,h指數為48,ESI高被引論文23篇,2022-2024連續3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等榮譽。

曹余良教授簡介: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電化學能量儲存與轉化,內容涉及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體系。曾主持了多項國家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領域課題(1項)、973子課題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和區域重點項目(1項)等。近年來在Nat. Energy、Nat. Nanotech.、Angew. Chem. Int. Ed.、Chem、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00余篇,引用超30000余次,h指數為91,ESI高被引論文23篇,5篇論文曾被選為ESI 1‰熱點論文,連續五年入選科睿唯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文獻詳情:

Unlocking Phase Purity of Sodium Iron Sulfate for Low-Cost and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 
Changyu Liu, Kean Chen, Fumin Li, Along Zhao*, Ping Liu, Zhongxue Chen, Yongjin Fang*, Yuliang Cao* 
J. Am. Chem. Soc.202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2485
image.png

長按掃碼,查看原文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