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李愛龍教授團隊招碩士/博士/博士后
李愛龍博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2012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李燦院士、韓洪憲研究員和Ryuhei Nakamura教授)。因發現氧化錳水氧化穩定電壓窗口,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017年,獲得RIKEN- DICP國際項目資助(IPA),赴日本留學,擔任國際項目助理研究員。2019至2022年,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從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2025年,擔任RIKEN研究員。因PEM電解水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工作,榮獲RIKEN“梅峰獎”。此外,李博士長期擔任Nature Catalysis、Science Advances等國際權威期刊的同行評審。2025年2月,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研究團隊,擔任特任教授。 李愛龍博士致力于多個前沿研究領域,包括水氧化反應、電解水制氫、時間分辨同步輻射光譜電化學、生物質與煤基小分子電催化轉化等,發表了多篇具有開創性的研究論文,其中包括發表于 Science 和 Nature Catalysis 等頂級學術期刊的工作。發現了γ-MnO2電催化劑的“電催化水氧化穩定電壓窗口”,實現了強酸條件下穩定催化水氧化,并首次將其應用于PEM電解水(Angew. Chem., 2019);進一步提出“晶格氧穩定性”策略,成功提升了非貴金屬催化劑的穩定性,包括Co3O4(Nature Catalysis, 2022)和γ-MnO2(Nature Catalysis, 2024);針對銥的稀缺性問題,開發出了高度穩定且原子分散的六價銥催化劑,實現了超過1.5億水氧化周轉數的高穩定性(Science, 2024)。此外,李愛龍博士與能源化工企業合作,共同申請了3項PCT國際專利及20余項日本專利,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在推動電催化技術在新能源領域應用的同時,團隊還積極推進時間分辨同步輻射光譜技術在電催化領域的應用,以研究工況條件下(如80℃、>1000 mA cm-2, Science, 2024)的電化學反應,從而探討遠離平衡狀態下的催化行為,為新能源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組建新團隊 李愛龍博士將圍繞“一張離子膜 + 一對電催化劑”,根據特定反應,從頭設計高效電催化反應體系,同時開展相關光譜與模擬研究。團隊將充分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功能膜研究室,精準智能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研究院,合肥同步輻射光源,以及日本SPring-8光源等國際先進科研設施,聚焦以下研究方向: 電催化:氫能、生物質轉化和煤基小分子電催化反應; 光譜與模擬:同步輻射光譜學應用、XRD/NPD/SAXS/WAXS結構學分析、AIMD分子動力學模擬、反應動力學解析; 評估與應用:多相流動模擬、LCA(生命周期評估)和TEA(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開發與應用。 團隊將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應用技術開發的全鏈條創新探索。 研究生請將個人信息及考研信息發送至郵箱:ailongli@ustc.edu.cn 博士后請將個人簡歷、代表作發送至郵箱:ailongli@ustc.edu.cn 課題組鏈接:https://dslx.ustc.edu.cn/?menu=expert_paper_detail&expertid=6572483 【本招聘長期有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