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作者以苯甲酰胺衍生物1a與吲哚衍生物2a作為模型底物,進行了相關反應條件的篩選(Figure 2)。當Co(OAc)2·4H2O(20 mol %)作為金屬催化劑,Rhodamine 6G(10 mol %)作為光催化劑,L6(20 mol %)作為手性配體,二異丙胺(DIPA,1.3 equiv)作為堿,藍色LEDs(450 nm)作為光源,在TFE/DCE(體積比為4:1)混合溶劑中35 oC反應48 h,可以79%的分離收率得到產物3,dr > 20:1,ee為99%。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獲得上述最佳反應條件后,作者對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Figure 3)。首先,當苯甲酰胺底物1中的芳基上含有不同電性基團時,可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獲得所需的產物4-14,作為單一的非對映異構體,具有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其中,對于間甲氧基取代的底物1i,由于甲氧基的強給電子效應和弱的導向能力,獲得了區域異構體混合物11(27%收率,99% ee)和11′(38%收率,>99% ee)。二/三取代的N-喹啉基苯甲酰胺以及具有潛在配位硫的雜芳基化合物,也是合適的底物,獲得相應的產物15-20,收率為53-73%,dr為14:1->20:1,ee均為99%。5-Cl、5-Me和6-CF3基團取代的氨基喹啉,可以優異立體選擇性獲得相應的產物21-23,收率為70-80%。其次,一系列不同取代的吲哚衍生物,均可順利進行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24-35,收率為53-73%,dr > 20:1,ee為98-99%。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緊接著,作者還對反應機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Figure 4)。KIE實驗結果表明,C-H斷裂不參與速率決定步驟(Figure 4a)。吲哚2a的一級速率依賴性結果表明,速率決定步驟中涉及插入或還原消除的過程(Figure 4b)。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表明,反應涉及自由基中間體的形成(Figure 4c)。鈷環中間體的合成及其化學計量反應研究結果表明,中間體C參與催化循環的過程(Figure 4d)。當向標準反應中加入吡啶時,僅獲得12%收率的產物3,表明吡啶具有競爭性配位(Figure 4e)。CV實驗結果表明,L6增強了鈷(II/III)體系的敏感性(Figure 4f)。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基于上述的研究以及相關文獻的查閱,作者提出了一種合理的催化循環過程(Figure 5a)。首先,在1a、L6和DIPA的存在下,光激發的Rhodamine 6G氧化鈷(II),生成手性八面體鈷(III)配合物B。其次,通過對映選擇性決定堿輔助的C-H活化過程,生成鈷環中間體C。隨后,在嘧啶導向基團下,中間體C與2a進行區域選擇性遷移插入以及還原消除,生成目標產物3和鈷(I)配合物E。此外,在空氣氧的存在下,通過Rhodamine 6G在照射下將鈷(I)配合物再氧化為鈷(II) 配合物,從而再生活性鈷(II)催化劑。
最后,作者對反應的實用性進行了研究(Figure 5b)。首先,反應在連續流動條件下成功進行,可以62%的收率得到產物3,dr >20:1,ee 為99%。對于其它的烯烴(如環戊烯和苯乙烯),也可以良好的收率和優異的對映選擇性獲得相應的產物36和37。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連續流動條件對于使用聯烯和炔烴構建C-N軸手性也是有效的,如38-40。非活化的烯烴也是合適的底物,盡管對映選擇性有所降低(42)。此外,1a和2n的連續流克級規模實驗,同樣可以70%的收率得到產物36,dr >20:1,ee 為99%,進一步證明了反應的實用性。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