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eme Cheminars #29
雙催化
Dual Catalysis
雙催化是一種開發新型有機反應的有效策略,而傳統方法過去很難實現這種反應。無論是通過接力催化還是協同催化,它不僅可以促進復雜的多鍵形成,還可以豐富構建新分子的工具箱。
本期研討會由SYNTHESIS副主編Jung Min Joo教授主持,南開大學資偉偉教授、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Wai Hong Chan教授,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王春江教授將介紹他們在雙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
# Chair
Prof Jung Min Joo
慶熙大學,韓國
Jung Min Joo教授在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學位后,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隨后她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工作結束后,她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禮來公司擔任工藝化學家。2013年,Jung Min Joo教授進入韓國釜山國立大學任教,并于2022年獲得正教授職稱,2023年3月轉入韓國慶熙大學化學系。自2023 年1月起,她擔任Synthesis期刊副主編。
# Speaker 1
Synergistic Catalysis Enabled Stereodivergent Csp3–Csp3 Coupling Reactions
資偉偉 教授/博導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
2006年于蘭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本科期間曾跟隨張浩力教授從事仿生超疏水納米材料的研究。2006年進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跟隨馬大為研究員從事復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并且完成了(-)-GB 13, (+)-GB 16 以及 (-)-Vincorine的合成。于2011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留所工作。2012年5月始加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F. Dean Toste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金催化、手性陰離子催化。2016年,他在南開大學開始獨立學術生涯,并于2023年晉升為正教授。資偉偉教授的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催化和天然產物合成。
# Speaker 2
Recent adventur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Br?nsted acid, gold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Prof Philip W. H. Chan
蒙納士大學,澳大利亞
Philip W. H. Chan教授于1995年獲得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化學學士(榮譽)學位,并于1998年在Mark. G. Moloney教授的指導下獲得英國牛津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他在日本東北大學Yoshinori Yamamoto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Craig A. Hutton教授和香港大學Chi-Ming Che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并于2006年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的身份開始獨立研究生涯。2014年,他擔任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化學教授。他的研究興趣涉及均相催化、反應發現、功能材料和天然產物合成等廣泛領域。
# Speaker 3
Synergistic Catalysis with Azomethine Ylides
王春江 教授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王春江教授于2000年獲得中南大學理學碩士學位,隨后前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師從施敏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3 年博士畢業后,他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跟隨張緒穆教授從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秋季,他在武漢大學開始獨立學術生涯,并于 2008年晉升為教授。王春江教授的研究興趣集中在不對稱催化方面,致力于開發用于構建具有生物活性的手性分子的新穎實用的方法。
觀看直播:
(1)化學加視頻號直播二維碼,掃碼預約觀看
(2)化學加B站直播鏈接:https://space.bilibili.com/597813704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