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96家公布了2014年年報的化工上市企業中,實現營收37565.4億元,同比微增1%,實現凈利674億元,同比竟大幅下跌23%。其中,凈利虧損超過1億元的有23家公司。云天化等企業虧損金額更是超過10億元,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也同比迅速上升。除了染料中間體、特種輪胎、氨綸、新型熱塑性彈性體等細分行業外,大部分細分行業飽受結構性產能過剩困擾。
中國化工企業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是轉型尋找出路還是死磕到底?
化工企業不得不轉型的原因
多年來,中國石油化工行業重引進、輕吸收,重模仿、輕創新,許多關鍵技術裝備和高科技產品仍然依賴進口。產能過剩、基礎原材料行業市場壓力,加上中東地區、美國新能源等市場沖擊,這些因素使中國化工行業的效益受到顯著影響。遺憾的是,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依然有部分企業抱有“寧失利潤,不失市場”的想法,保持一定的開工率。當然,政府已意識到該類問題,繼續加快對行業過剩的倒逼機制。
目前,中國的石油和化工行業面臨重大轉型,行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表現為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凸顯,資源環境的約束達到上限,傳統發展方式面臨嚴峻挑戰,綠色環保發展成為主要要務。在環保政策趨嚴的今天,化工行業飽受產能過剩的摧殘,還要面對油價下跌引起的風暴,化工行業運行壓力較大。部分企業安全、環保、能耗不達標,經營管理人員化工專業知識和生產管理經驗嚴重不足;空間布局不夠合理,有些化工企業未“進區入園”,有的化工企業被城鎮社區包圍,也存在“化工圍城”、“化工圍村”現象;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未來中國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核心技術需求將覆蓋現代煤化工技術、新能源及先進能源新技術、石油煉制新技術、化工新材料新技術、節能環保新技術、高端裝備與過程智能化新技術等。
“互聯網+”化工 化工企業轉型升級的跳板
“當前,化工行業進入了新常態。受到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影響,化工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戰,這些因素將長期影響行業的發展,亟需研究多種應對方式來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互聯網+”與化工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智能制造方面,誰抓住機遇走在了前面,誰就能贏得發展的先機。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將傳統的低質、低效、高耗能、重污染的生產模式轉化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充分發揮的先進生產制造模式,是我國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ヂ摼W+化工的核心將會圍繞電子商務、智能制造、互聯網金融服務等展開,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推進,還會有諸如協同創新、重構產業生態環境等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推動力不斷地被挖掘出來。互聯網+”為化工產業化解產業發展矛盾、實現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提供了一個重要手段?!?/span>
典型案例:中石油聯合阿里對抗低油價 開啟互聯網+轉型新模式
2016年3月10日,中石油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雙方約定,將借助互聯網平臺,深化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消費體驗。
按照框架協議,中石油將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在阿里云、電子地圖、互聯網汽車、天貓、菜鳥物流,以及中國石油掌上營業廳、互聯網支付、電子加油卡、互聯網金融、會員共享和積分互換、聯合營銷等領域開展合作。此前,雙方已在支付寶服務窗充值和支付寶條碼付等方面展開合作,并取得積極進展。
十面埋伏,從化工行業向其他行業發展
典型案例:中石化全面布局
最早宣布轉型的中石化,2014年年初,中石化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
2014年8月12日,中石化銷售公司宣布與順豐簽約,雙方將主要在O2O(線上與線下聯動)業務、油品銷售、物流配送、交叉營銷等領域開展三方面業務合作。兩周之后,中石化又宣布與騰訊簽約,在業務開發與推廣、移動支付、媒介宣傳、O2O業務、地圖導航、用戶忠誠度管理、大數據應用與交叉營銷等領域開展合作。
2014年年底,中石化亦發布了手機服務APP“車e族”,集成銀行卡加油、加油站營業狀態查詢、道路救援服務呼叫、在線購物等功能,可以為車主提供全方位“移動生活”體驗。
2015年4月,中石化借助阿里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技術優勢,對部分傳統石油化工業務進行升級。在中石化的轉型布局中,騰訊、順豐、阿里等公司都與中石化簽署了合作協議。大公司間的強強聯手,無疑為中石化未來的轉型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此外,中石化與另一互聯網巨頭騰訊的合作也沒拉下——雙方的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業務開發與推廣、移動支付、媒介宣傳、O2O業務、地圖導航、用戶忠誠度管理、大數據應用與交叉營銷等。
中石化謀定轉型升級:逐步從“石油+化工”向“能源+材料”轉身
中石化3月22日晚間披露年報后,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2015年,在中國經濟新常態和國際低油價的疊加影響下,公司經營環境依然十分嚴峻。中國石化將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努力向科學型和服務型公司轉化,逐步實現產業結構從“石油+化工”向“能源+材料”的轉變。
典型案例:司爾特扎根農資,齊頭并進
司爾特:深耕農資O2O
在復合肥企業中,司爾特的特點在于上游資源的配套,在化工行業景氣低點時,公司率先傾力打造“O2O”農資電商服務平臺(先期投資2.06億)。依托專業的電商團隊、與中國農大合作的測土配方施肥大數據搭建線上平臺;依托現有司爾特物流與經銷網絡,整合土肥、植保、農技推廣等基層服務機構的優勢資源以建設10080家村級農資電商線下服務站(15年建設4000家),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
司爾特擬近4億收購上游貴州路發磷礦兩成股權
2015年7月13日晚公告稱,公司擬出資3.96億元對磷礦生產企業貴州路發實業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取得其20%股權。同時公司后續將視情收購,并最終取得不不低于55%的股權。貴州路發是司爾特最大的磷礦石供應商,目前擁有明泥灣4.5602平方公里的磷礦采礦權和永溫8.39平方公里的磷礦探礦權,該礦區屬我國高品位優質磷礦富礦區。永溫磷礦目前已經進入勘察階段,磷礦石可采儲量預計不低于1億噸,且礦石品位預計在30%以上。貴州路發配套建設硫酸、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及其他產品的磷化工一體化項目,并擁有年裝卸能力約300萬噸的鐵路專用線。
扎根主業務,靈活創新謀發展
典型案例:云天化謀求轉型: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作為化肥產品供給方,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為煙農們建立了試驗示范田,從土壤改良、底肥、移栽、植保、水肥一體化每個環節都在親力親為。并且大力推進設施農業,例如通過配備機,為農戶定制化肥,改變農戶粗放式施肥習慣,實現精準施肥。
緊跟行業政策腳步
典型案例:云南鹽化擬以氯堿資產與云南能投天然氣資產進行置換
“環境就是民生”。天然氣作為治霾“良方”,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多名代表委員呼吁,希望加大天然氣市場開發力度,切實發揮天然氣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云南鹽化以其氯堿化工業務相關資產與云南能投集團的天然氣資產進行等值置換,置換差額部分由云南能投集團以現金方式向云南鹽化予以支付。
擬置出資產包括云南鹽化持有的四家子公司股權:天冶化工70%股權、 黃家坪水電52%股權、天聚化工100%股權、普陽煤化55%股權。還包括云南鹽化母公司氯堿化工業務資產及債權資產:云南鹽化母公司氯堿化工業務除土地、房屋建(構)筑物、存貨、經營性債權債務外的相關資產,以及云南鹽化對天冶化工、黃家坪水電、天聚化工、普陽煤化四家子公司截至評估基準日的全部債權。擬置入資產為云南能投集團持有的能投天然氣 100%股權。
通過這次置換,云南鹽化不僅將剝離氯堿化工業務,而且還將拓展新的天然氣業務。
典型案例:美國藝康收購常州江海環保公司
環保行業是我國非常重視的行業,直接關系到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美國藝康集團2015年6月15日全資收購江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合資公司控股江海環保有限公司,收購數額達數十億元。江海環保有限公司成為藝康集團旗下合資子公司后,將繼續保持“江?!逼放篇毩⑦\營。同時,新江海將隸屬于藝康大中華區水和工藝服務部,憑借藝康集團的卓越價值、全球標準以及經營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美國藝康集團成立于1924年,為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餐飲服務業、食品加工業、酒店業、醫療保健業、輕重工業、石油天然氣和礦物開采加工業等客戶。2014年銷售額140億美元。而江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1年,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5.64億元,是國內領先的工業循環水處理、工程、廢水處理工程與藥劑研發、應用、生產集于一體的專業化企業,精于水處理單品生產。
典型案例:北控豪擲百億收購德國EEW
2016年3月2日,北京控股宣布在慕尼黑正式完成對德國EEW廢物能源利用公司100%股權的收購,收購金額14.38億歐元,約合100億人民幣,此次并購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的并購項目。
EEW公司是德國乃至歐洲唯一一家專注于垃圾焚燒發電的企業,在德國及周邊國家有18個垃圾焚燒發電廠,提供電力、區域供熱和工業蒸汽,2015年垃圾實際處理量440萬噸,在德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占有率約18%,排名第一,多年來積累形成了垃圾焚燒廠開發及建設管理的豐富技術經驗,其先進的技術和運營優勢還充分運用于為其他焚燒廠提供運營服務。
強強聯手,轉型升級
典型案例:ICL與云天化建成中國磷酸鹽合資企業
2015年10月以色列化工集團(簡稱“ICL”)宣布,該公司已經與中國領先的磷酸鹽生產商云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云南磷化集團??诹讟I有限公司(簡稱“YPH JV”)。YPH JV 包括一個年產量約為250萬噸的世界級磷酸鹽巖礦山和一個大型磷酸鹽項目,并且此合資公司是收購三環化工和天創科技資產而組建的企業,是一家集磷礦采選、精細磷化工和特種化肥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中外合資企業。預計將成為中國磷酸鹽行業領導者,運營一個涵蓋整條價值鏈的一體化世界級磷酸鹽平臺。
由化工行業向其他行業轉型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