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PubScholar公益學術平臺”(https://pubscholar.cn/)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正式發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丁赤飚出席會議并致辭。
“公益學術平臺”旨在為我國科技界和全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公益性學術資源,提供學術資源檢索發現、內容獲取和交流共享等基礎服務。平臺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為主建設,得到有關出版商、科技期刊、科研機構和廣大科研人員的支持,創新了學術資源共建共享模式。
丁赤飚在發布會致辭時表示,中國科學院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平臺”的重要指示要求,發揮自身科研產出豐富的優勢,舉全院之力、聚各方資源,積極打造普惠的公益性學術資源平臺。在建院74周年之際上線“公益學術平臺”,為全社會提供公益性學術資源服務,體現了中國科學院作為“人民科學院”的社會責任,彰顯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中國科學院希望與社會各界攜手構建新型學術交流體系,打造開放高效的知識創新生態,充分激發大眾的創新潛力,有力支撐我國科技創新活動和經濟社會發展。
發布會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許倞、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培章分別致辭;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宣讀《獲得公共資金資助的科研成果及時開放獲取的倡議》和《公益學術平臺合作共建邀約》,副主任張智雄作平臺介紹;國際出版商和共建期刊代表進行發言。
“公益學術平臺”首期整合集成了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成果資源、科技出版資源和學術交流資源,開放獲取環境下允許集成服務的學術資源,以及協議授權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獲得授權的學術資源。目前可檢索的資源量約1.7億篇,可免費獲取的全文資源量約8000萬篇,包含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預印本論文、專利文獻、領域快報、動態快訊、科學數據和圖書專著等。在功能方面,“公益學術平臺”提供公益性學術資源的集成檢索發現、可獲取全文資源的多途徑導航、集成科大訊飛翻譯引擎、主動推送領域高價值文獻、個性化學術資源的組織管理、開放型學術資源的交流與共享等六大功能。后續二期建設將繼續豐富學術資源,完善服務功能,持續提升精準、智能、高效和易用服務能力,努力發揮好聚資源、塑模式、建生態、促創新的作用。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資源合作共建機構、領域專家和科研用戶代表等參加會議。
PubScholar公益學術平臺首頁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