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全國首個資源化學專業,都在學什么?

來源:央廣網      2023-08-28
導讀:“與普通的化學專業相比,資源化學主要培養學科交叉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資源化學專業也突出厚理、強工、重交叉的特色。學生除了要學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外,還需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還設置了化學與資源相關領域的交叉學科課程。

央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記者 馮儀) 2023年4月4日,教育部發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專業目錄》)。此次新增了資源化學、鄉村治理、家庭教育、無障礙管理等21種新專業,并正式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專業目錄》是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基礎上,增補了近年來批準增設、列入目錄的新專業形成的。北京化工大學新增的資源化學專業是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中的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屬全國首例。2023年9月,北京化工大學將迎來第一批學習資源化學專業的學生。資源化學專業學什么?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報考?未來有什么職業發展?

北京化工大學

資源化學專業都在學什么?

據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鄢紅介紹,資源化學專業屬化學類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可授理學學士學位。

鄢紅提到:“與普通的化學專業相比,資源化學主要培養學科交叉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資源化學專業也突出厚理、強工、重交叉的特色。學生除了要學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外,還需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還設置了化學與資源相關領域的交叉學科課程。

鄢紅表示,傳統的化學專業注重化學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了解生命、材料、能源、環境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而資源化學則是研究自然資源的高效轉化與利用、資源循環再生等。突出資源轉化與利用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高度重視資源轉化利用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已將生物質資源、稀貴金屬資源、湖泊、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化學工作者已逐步將研究重點轉向在分子水平上探討合理、高效及潔凈的資源轉化和利用問題,從而形成了化學學科與生態環境、化工材料、工業經濟及管理等學科高度交叉融合的新興研究領域——資源化學。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專業負責人張慧介紹:“資源化學專業重在培養對資源的利用轉化過程中化學的基本原理探究,把它與一些相關的領域交叉融合,形成非常有特色,能夠滿足目前國家一些需求的培養鏈條。這些需求都可以依靠學校實驗室獲得的研究成果,直接轉化成教學的一些實驗交給學生。在課程上會設置小班教學,著重導師制、項目式的學習。大二分流之后,我們可以給學生開設一些項目,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我想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特別有吸引力的。”

人與自然、理工融合、系統思維缺一不可

2023年9月,全國首批資源化學專業的學生即將入學。據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院介紹,該專業將按照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學大類招生,大一按大類培養,大一末再分流到資源化學專業。修業年限為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但對于剛剛從高中畢業,對大學專業還不甚了解的學生來說,報考資源化學這個全國首個“新專業”可能是一種“挑戰”。

北京化工大學化學院學生在實驗中

鄢紅提到,未來有志于在化學與資源交叉領域進行科技創新、綠色產業開發、全球治理工作的同學均可報考資源化學專業。“資源化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三方面的特質:一是具備深厚的人與自然共同情懷;二是具有理工融合、學科交叉知識背景,掌握扎實的化學及化學與資源交叉領域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能;目前學校正在建設一些資源化學相關的實踐基地,希望能夠等學生到了大三大四去基地實習實踐。三是具有系統性思維,具備將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資源化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實踐和生產實際中復雜問題的能力。”

資源化學是否是下一個“天坑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近年來,關于“生化環材”是“天坑專業”的論調屢見不鮮。生物、化學、環境、材料類專業因為投入時間長、學習難度大、薪資水平較低而被大家“勸退”。在社交平臺上,甚至出現了“四大天坑專業勸退指南”,詳細分析了為何不能報考此類專業。面對近年來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問題,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報考專業時往往會將就業前景作為重要的參考項。學成之后,工作收入、上升渠道、工作環境、乃至崗位匹配的社會地位都成為衡量一個崗位夠不夠“好”的標準。

然而,隨著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戰略的實施,資源的集約化高效利用、資源向產品的綠色清潔轉化、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對資源化學領域創新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大幅度增長。

鄢紅認為:“‘天坑專業’的說法本身也是對所學專業硬核程度的肯定。而目前,化學工作者已經把研究重點轉變到分子水平上,探討合理的、高效的、潔凈的資源轉化和利用的問題。我們培養知識交叉的復合型人才,也希望他們未來既可以去深造,也可以去就業。現在很多專業遇到卡脖子的問題,最終要解決,其實還是需要加強基礎學科知識的接收和科研能力的訓練。”

鄢紅提到,在申報專業之初,學校就做過大量調研,在相關企業尋訪。企業普遍反饋,在資源化學領域的人才比較稀缺。目前,生物質資源、稀貴金屬資源和湖泊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已經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西部礦業,鹽湖資源利用相關企業等都非常需要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我相信如果報考這個專業,應該不會產生這專業是個‘坑’的感覺,因為它的發展路徑很多。將來可以選擇在國內外大學繼續深造,也可以選擇在化學、化工、材料、環境、生命、能源、信息、醫學、藥學、輕工及軍工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在化學與資源交叉領域如鹽湖資源有效利用、生物質轉化與高效利用、稀貴金屬資源高效利用等方向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作為專業負責人,張慧認為,專業與未來從事的行業沒有絕對匹配一說。“大學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培養綜合能力。走進社會,在大學學會的學習方法,到工作崗位上還需要繼續提高。”而專業與職業的區別在于前者重在理論,后者重在實踐。職業是職能與專業的交叉結合。只有把專業和職業結合,才能在大學畢業后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