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是能源密集型企業,而化工產品又是關乎千千萬萬下游產品的原材料,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從自身出發,減少自身生產運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擺在巴斯夫面前的重要課題。
首先,巴斯夫從源頭開始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實行“負責任地采購”,致力于提高采購的可持續性。同時,以負責任的態度管理上下游供應鏈,積極推動供應商評估,助力其改進可持續發展績效。
其次,巴斯夫利用全新的技術和工藝,針對排放密集型基礎化學品,開發和部署新的、零碳排放和低排放的生產工藝,以減少生產運營中的碳排放。
此外,巴斯夫也積極采購綠色電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既滿足巴斯夫的能源需求,也滿足綠色工廠“能源低碳化”的要求。
“雙碳”疊加“雙循環”背景下,巴斯夫通過不斷增加回收及可再生原料的使用量、打造新材料循環、創造新業務模式來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例如,在巴斯夫的生物質平衡方案中,利用有機廢料與植物油,可以提煉出可再生原材料,替代化石燃料,實現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巴斯夫的“化學循環”(ChemCycling?)項目則使用化學回收的塑料廢棄物工業化生產產品,提高塑料的可回收性,助力循環經濟。
在過去的十年間,巴斯夫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引進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早在2018年,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就獲得了國家級“綠色工廠”的認證,是較早一批獲得認證的企業。
巴斯夫始終在“減碳”之路上前行,將“綠色基因”植根于其運營生產過程中,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目標——到2030年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8年減少25%,并到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為了提升化工企業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巴斯夫于2011年與化工行業伙伴聯合發起了“攜手實現可持續發展”(TfS) 化工行業倡議,以評估和改進可持續的采購行為。在中國,巴斯夫在2014年就已經開啟了巴斯夫中國供應商可持續發展培訓的工作,目前,已經有幾百家供應商參與其中。而后,在2021年,巴斯夫推出了“供應商二氧化碳管理”計劃,進一步加強對供應商的可持續生產的管理,提高巴斯夫原材料采購以及碳排放的透明度;同時,也幫助上游供應商優化綠色生產管理,及時識別和管理供應鏈中的可持續發展風險。
對電池材料、汽車、建筑、新能源、農業等眾多下游客戶,巴斯夫也會對其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下游行業的綠色轉型。如巴斯夫的建筑保溫材料可以減少建筑使用期間的碳排放、生物質平衡涂料可以幫助減少汽車客戶產品的碳足跡、“鯊魚皮”薄膜可以減少航空公司飛機的碳排放……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