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聚酯織物解聚而成的塑料。
圖片來源:哥本哈根大學
聚酯纖維年產量高達驚人的6000萬噸。然而,只有15%的聚酯被回收,其余的最終被填埋或焚燒,造成更多的碳排放,危害氣候和環境。
哥本哈根大學新開發的技術無需特殊設備,只需加熱過程、無毒溶劑和普通的家用原料。研究人員將一件聚酯連衣裙切割成小塊,放在一個容器里。然后,加入溫和的溶劑和鹿角鹽(烘焙食品中的膨松劑),把它加熱到160℃,靜置24小時。其結果呈現一種液體,其中的塑料纖維和棉纖維沉淀成不同的層。
在此過程中,鹿角鹽被分解成氨、二氧化碳和水。氨和二氧化碳的結合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觸發選擇性解聚反應,分解聚酯,同時保留棉纖維。雖然氨在單獨使用時是有毒的,但當與二氧化碳結合時,它就變得既環保又安全。由于所涉及的化學物質性質溫和,棉纖維依舊保持完好。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