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化學家蔣華良做咸肉蒸飯,儼然是一套化學合成實驗的操作

來源:本站   蔣華良   2016-02-15
導讀:好廚師和化學家有很多相通之處,都是在和各種化合物以及化學反應打交道?;瘜W家們平常工作都很忙,即使放假了偶爾下下廚房,他們在烹飪的同時,實際上也不自覺的在研究“分子美食學”,他們習慣性的用科學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并由此研究美食烹飪秘籍背后的原理。繼微信熱傳的《蔣華良: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之后,下文是蔣老師近日做“咸肉蒸飯”的隨筆,典型的一“舌尖體”文章,有興趣的可用《舌尖上的中國》播音員的方式讀讀。

微信圖片_20201030084648.jpg

在吃的方面,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創造性,在繼承與創新的交織中勇往直前,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美味的靈感。阿呆是做藥物研究的,可能是藥食同源吧,阿呆的業余愛好是研究、品嘗和宣傳美食。最近,阿呆與一幫喜愛美食的朋友在微信群里回憶小時候的食品,然后復制,相互切磋。給如今除了重口味不知吃啥的人們增添了有新鮮感的老食譜。

      在歷史的長河中,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吃,是為了填飽肚子。世事變遷,原先一些填飽肚子的食物,如今倒成了可口的美食。阿呆上初中那年,四人幫剛剛粉碎,全國恢復了高考,學校也從停課鬧革命回歸于正常的教學秩序。天生頑皮的阿呆也開始認真學習了。農村學生到鎮上的中學上學單程要走好幾里路,大多學生早上去上學時,家長便準備中飯讓孩子們帶到學校。阿呆老家常州一帶的中學食堂為學生提供“蒸飯”服務。這種蒸飯頗具特色,不僅可以加熱冷的熟食,而且可以將生的食物蒸熟。每天早上,阿呆與其他學生一樣,背著書包上學,手里拎一網兜,網兜里有一大一小鋁合金制作的飯盒,大飯盒中裝著米,小飯盒中是媽媽準備的下飯菜。到學校后,阿呆到食堂門口的水槽邊將米淘干凈,加適量水,連同小飯盒一起放在食堂專門為學生準備的大蒸籠中。蒸籠的邊框是木頭做的,底是竹條做的,竹條很寬,之間的縫隙很大。所有學生將他們的飯盒放進蒸籠后,食堂師傅就會把蒸籠抬到灶臺上,蒸籠下面是加滿水的大鐵鍋,每只鐵鍋上面壘十幾只蒸籠。每天上午九點多種,食堂師傅點火蒸飯,灶膛里加足煤,并用鼓風機催火,火力十足,一會兒,蒸籠的邊緣縫隙中便滋滋地冒出蒸汽。約一個多小時后,飯菜就蒸熟了,等稍微冷卻后,師傅們再把蒸籠排在食堂的門口。上午最后一節課上完后,學生們飛快地奔向食堂門口,在蒸籠中拼命尋找自己的飯盒。阿呆終于也找到了自己的飯盒,拿在手里還很燙,一邊走,一邊不停地換手吹氣,實在燙的受不了,就用衣角兜著飯盒走。

      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阿呆的小飯盒里難得有葷菜,多半是昨天家里吃剩下的青菜豇豆之類的素菜。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剩下什么菜,阿呆會從咸菜缸里抓一把咸菜放在小飯盒里,到學校后加些水后放在大蒸籠里蒸。有時阿呆會偷偷掘一塊豬油放在咸菜中,中午將蒸好的咸菜湯澆在飯中一拌,是標準的豬油拌飯的味道。

      孩子們都盼著過年,過年才能吃一些有油水的食物。阿呆的媽媽每年養幾頭豬,日子再窮,過年總要殺一只豬,改善一家的生活。除了留一點鮮肉過年外,大部分豬肉腌制成了咸肉。一家老少吃得非常節約,一只豬的咸肉可以吃到收割大麥的季節。

      寒假過后的一個月內,阿呆的小飯盒里經常會有葷菜。有時,阿呆只帶一只大飯盒上學,飯盒中除了米以外,還有一塊碩大的咸肉。阿呆稱這咸肉與米一起蒸出的飯為“咸肉蒸飯”,“咸肉蒸飯”是阿呆春節后經常在學校吃的午餐,也吃出了些心得和經驗。咸肉要五花肉腌制的,肥瘦得當,肥肉出油起香味,瘦肉吊鮮起咸味。米淘好后,將咸肉埋在飯盒的底部,隨著蒸飯時間的增加,豬油慢慢滲出,包裹在不斷膨脹的米飯表面,部分會滲入飯粒中。帶咸肉蒸飯那天,阿呆中午奔向食堂的速度會比平時快許多,說不定上午第四節課便想著飯盒中泛著油光的飯米粟了。找到自己的飯盒后立即打開,迫不及待地要“檢查”咸肉蒸飯的效果。阿呆的眼光與飯粒的油光激烈地碰撞,一股濃郁的豬油、肉和米飯的混合香味,通過鼻腔直沖腦腔。不顧燙手,捧著飯盒跑到教室的座位上,開始大吃。味道是不言而喻的,腌肉已經蒸得呈半透明狀,肥瘦相間,咬一口,肥酥瘦韌。一嘴抿,一吞咽,肉香噴鼻,味道鮮美,從舌頭到胃的食道一路,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露,著實爽快。因米飯的吸收作用,肉的咸淡剛好(蒸純咸肉太咸)。米在蒸的過程中吸足了咸肉的豬油、咸味、鮮味,與本身的米香混合,產生一種特殊的香味令人遐想無限。晶瑩剔透的米飯,吃在口中,咸中帶鮮,鮮中有肥,肥而不膩。這香味和味道,不斷刺激著阿呆的嗅覺和味覺,深深地烙在他的腦海中。

      在距離阿呆不遠的常州郊區青龍,有一名叫阿慶的人,過著與阿呆同樣的生活。每天中飯在學校吃蒸飯,也經常吃咸肉蒸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阿呆與阿慶都到湖塘中學(現武進高級中學)讀書,住在學校。每年寒假過后,他們都會帶些咸肉到學校,咸肉蒸飯成了他們以及其他同學共同喜愛的午餐或晚餐。

      社會在發展,好多東西已經消失。如今的中學生再也不用自己淘米蒸飯了,多半到食堂買現成的飯菜吃,碗筷都不用帶,或者干脆網上叫個外賣。這倒是方便了許多,也節約了時間。但少了很多樂趣,盒飯外賣吃多后,味覺產生疲勞,似乎沒有什么美食可言了。

      世界上沒有一家飯店的飯菜有自己做的好吃。阿呆和阿慶運氣不錯,都找了能理家、會做飯的老婆。幾戶人家經常在微信上交流吃經,交流美食的做法和吃法。前幾天,阿呆和阿慶回憶讀中學時經常吃的咸肉蒸飯,阿慶的夫人桉桉還找到了阿慶當年用的飯盒,用電子蒸鍋做了咸肉蒸飯,吃得阿慶既胃動又感動。阿呆夫人沒有找到阿呆過去用的飯盒,就用電飯煲直接煮“咸肉蒸飯”,阿呆竟然也吃出了當年的味道,甚至比當年的咸肉蒸飯味道還好。在朋友圈介紹后,很多人跟著學做,受到廣泛的追捧。

      春節將至,這里介紹電飯煲咸肉蒸飯的做法,大家在假期可以改改口味。

      做法很簡單,如平時用電飯煲煮飯一樣。煮飯前先將米用溫水浸泡30分鐘,煮飯時水比平時少加一點點;咸肉的量根據咸度決定(半斤米+2~3兩咸肉);電飯煲選擇精煮檔(即飯要慢煮1小時至1小時20分鐘),飯煮好后再燜20分鐘左右。

      味道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味道是有記憶的,就如我們總是覺得外婆、奶奶或媽媽燒的菜味道最好,也如咸肉蒸飯已經埋入阿呆和阿慶的記憶深處,即使幾十年過去,他們還會想法品嘗這過去的味道;味道也是有情感的,是維系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紐帶;味道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境界。

      在阿呆和阿慶心中,過去的依然是美好的,就像那鋁合金飯盒中咸肉蒸飯。

微信圖片_20201030084700.jpg

微信圖片_20201030084706.jpg

正文、圖:蔣華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2016年2月1日于北京。


備注:化學加經作者本人同意,授權轉載。

官微 化學加 2016-2-4同時發出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