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JACS:精確控制自由基類型,實現特定選擇性的光催化甲烷氧化!

來源:化學加      2023-02-13
導讀:在溫和條件下利用水和氧氣選擇性轉化甲烷生成甲醇和甲醛是一條用于合成液態化學品的理想途徑。然而,在保證高產率的前提下調控反應的選擇性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是由于控制目標產物的形成和過氧化反應的動力學是非常困難的。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課題組提出了一種通過合理設計催化劑來精確控制反應過程中形成的自由基的高效途徑,借此首次在甲烷氧化反應中同時實現了甲醇和甲醛的高產量和高選擇性。通過調節Au/In2O3催化劑中的能帶結構和活性位點的尺寸(單原子或納米粒子),分別形成了兩種重要的自由基?OOH和?OH,這導致甲醇和甲醛通過不同的反應路徑生成。在室溫下光催化甲烷氧化反應3 h后,In2O3負載Au單原子催化劑(Au1/In2O3)對甲醛的選擇性高達97.62%,產率為6.09 mmol g-1,而In2O3負載的Au納米粒子催化劑(AuNPs/In2O3)對甲醇的選擇性高達89.42%,產率為5.95 mmol g-1。本工作為設計復合光催化劑實現高效和選擇性甲烷氧化開辟了新途徑。
推文作者:唐智勇團隊

圖片1.png

image.png

第一作者:蔣雨恒、李思揚、汪時崐、張銀
通訊作者:唐智勇研究員
通訊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系統與多級次制造院重點實驗室
論文DOI:10.1021/jacs.2c13313

背景介紹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具有豐富的儲量,但是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25倍。除了燃燒之外,將甲烷直接轉化為高附加值液體產物,例如甲醇、甲醛,可以有效利用化石能源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傳統的熱催化甲烷轉化過程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光催化可以通過可再生的太陽能獲得反應所需活化能,在溫和條件下產生一系列活性自由基,促進甲烷的轉化。以前的光催化甲烷氧化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價帶位置較低具有較強氧化能力的半導體負載貴金屬的復合材料實現的,如Au/ZnO, Ag/TiO2或Pd/VO-In2O3。在以上的體系中,分離的電子還原氧氣產生?OOH(方程1),氧氣還原或水氧化產生?OH (方程2和3),極大地促進了甲烷的氧化。盡管光催化甲烷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甲烷轉化率低、目標產物選擇性差、反應機理不明確等三個主要問題有待解決。這是因為甲烷和水同時與空穴的競爭反應降低了甲烷的轉化率(方程3、4和示意圖1)。其次,同時存在氧氣還原和水氧化反應導致形成的自由基種類以及甲醇和甲醛的選擇性難以控制(方程1和3)。更重要的是,多樣性的自由基和產物形成途徑不利于反應機理的探索。

圖片3.png

示意圖1 光催化甲烷氧化的自由基反應途徑以及對應的反應方程式。

研究發出點

1.本工作提出了一種全面的策略,通過原子精確的方式同時控制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和負載的助催化劑的尺寸,以實現高效和選擇性的光催化甲烷氧化。

2.我們有意選擇了立方In2O3,因為它的價帶位置可以阻止氧化水到?OH的反應(方程3)。因此,?OOH和?OH只由O2還原反應產生(方程1和2),同時,所有生成的空穴都用于甲烷氧化為?CH3自由基(方程4)。

3.考慮到負載助催化劑的尺寸可以調節氧氣還原反應的選擇性,Au是良好的電子受體,我們將Au單原子或Au納米顆粒負載在In2O3上作為氧氣吸附和還原的活性位點,分別生成?OOH或?OH自由基實現選擇性的甲烷轉化。因此,我們設計了?CH3 + ?OOH → CH3OOH → HCHO (方程5)和 ?CH3 + ?OH → CH3OH (方程6)的反應路徑用于甲烷選擇性氧化。

圖文解析

我們采用冰浴輔助NaBH4還原法制備了商業In2O3納米顆粒負載的Au復合光催化劑。通過改變Au前驅體的加入量,可以調節負載Au的尺寸,得到In2O3負載的Au單原子和Au納米顆粒,分別記為Au1/In2O3和AuNPs/In2O3。ICP-MS測定Au在Au1/In2O3和AuNPs/In2O3中的負載量分別為0.10和2.42 wt.%。HRTEM揭示了In2O3的晶體性質和Au的分散狀態(圖1)。對于Au1/In2O3,測量到的晶格間距分別為0.291和0.412 nm,分別對應于立方In2O3的(222)和(211)晶面(圖1a)。EDX顯示In、O和Au元素的均勻分布,沒有觀察到Au粒子(圖1b),這表明僅存在原子分散的Au位點。AC-HAADFSTEM可以清晰區分In和Au元素(圖1c),單原子Au分散分布在Au1/In2O3樣品中。相比之下,AuNPs/In2O3的TEM圖像顯示Au納米顆粒隨機分散在In2O3上,統計粒徑為4.85 nm(圖1d,e)。在HRTEM圖像中,0.235 nm的晶格間距對應于Au納米顆粒的(111)晶面(圖1f)。

image.png

圖1 Au1/In2O3和AuNPs/In2O3的形貌結構表征結果。

XAS結果如圖2所示,a圖中對比了不同樣品Au L3 XANES,發現AuNPs/In2O3的白邊峰強度與Au foil更為接近,說明此時的Au主要以金屬態存在。而Au1/In2O3的白邊峰強度介于Au2O3和Au foil之間,說明此時Au主要以陽離子形式存在。Au1/In2O3的EXAFS顯示,在1.6 ?的Au-O殼層的處有一個的峰,在2-4 ?之間幾乎沒有Au物種(圖2b),證實了Au1/In2O3中Au是原子分散的形式。對于AuNPs/In2O3,Au-Au鍵被觀察到,說明Au物種以納米顆粒的形式出現。此外,多殼層EXAFS擬合結果表明在1.6 ?處的主峰來自于第一個Au-O殼配位,而在2和4 ?之間的幾個峰來自于Au-In的貢獻(圖2c,相位校正前),每個Au原子與四個O原子結合(圖2c中的插圖)。

圖片5.png

圖2 Au1/In2O3和AuNPs/In2O3的局域結構表征結果。

我們優化了氧氣壓力和水的體積(圖3 a-b, d-e),得到了最佳的條件反應是10 mg催化劑,180 mL H2O,10 bar O2,20 bar CH4,250 mW cm-2氙燈光照3 h。如表1第1行所示,In2O3上的光催化甲烷氧化的產物是微量的HCHO(0.19 mmol g-1)和CO2。負載Au單原子后(Au1/In2O3),HCHO的產率急劇增加了29倍,達到5.95 mmol g-1,而HCHO的選擇性高達97.62%(表1,行2)。更有趣的是,在AuNPs/In2O3上實現了6.09mmol g-1的高CH3OH產量和89.43%的CH3OH選擇性(表1,行3)。據我們所知,這是首次通過合理設計光催化劑來實現甲烷光氧化為CH3OH或HCHO的高產率和高選擇性,改變復合光催化劑中Au物種的尺寸,以精確的方式將甲烷轉換成HCHO和CH3OH。我們探討了反應時間的影響(圖3c,f)。對于Au1/In2O3,HCHO的產量隨著輻照時間逐漸增加(圖3c)。在反應1小時和3小時后,只發現了HCHO和CO2。在進行了5小時后,反應后出現了CH3OH和CH3OOH(表1,行4-7)。值得注意的是,反應液在黑暗中放置15天后,形成的CH3OOH完全分解為HCHO,而CH3OH的產量沒有變化,可見CH3OOH是形成HCHO的中間物。

圖片6.png

圖3 光催化甲烷轉化性能測試結果。

圖片7.png

光催化甲烷轉化性能測試結果。

要解釋為什么兩種材料出現了對產物截然不同的選擇性,就需要對甲烷氧化機理進行深入探究(圖4)。由圖a所示的能帶結構示意圖可知,催化劑受光照產生的電子不足以直接氧化水產生·OH但是可以氧化甲烷生成·CH3,因此·OH和·OOH均來自于O2。圖b的原位XPS結果,在光照后,Au結合能向低能方向偏移說明存在電子從載體向Au的轉移。因此,電子從In2O3的價帶(O 2p軌道)被激發到導帶(In 3d軌道),然后轉移到Au單原子或Au納米粒子上,在氧原子上留下空穴,形成活性O-物種,有效地將甲烷的C-H鍵裂解為·CH3,DRIFTS證實了甲烷的活化機制。圖c說明負載Au單原子或Au納米粒子可以促進載流子分離,有利于提高產物產率。通過ESR和自由基捕獲實驗(圖d-f),證明了Au1/In2O3有利于產生·OOH,而AuNPs/In2O3主要產生·OH,揭示了兩種催化劑實現不同選擇性的本質原因是產生的含氧自由基種類不同。

image.png

圖4 甲烷光催化氧化機理探究結果。

為什么兩種合成方法一樣,載體相同,僅負載Au的存在形式不同的材料會產生不同的自由基呢?我們使用低溫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LT-FTIR探究了氧氣在光催化劑表面的O2吸附構型。如圖5a所示,在850-1250 cm-1的振動頻率區域,In2O3沒有明顯的吸收峰。對于Au1/In2O3和AuNPs/In2O3,在1088 cm-1和968 cm-1的峰強度增強,這分別歸屬于端式和橋式的O2吸附構型。擬合結果表明,在AuNPs/In2O3的表面出現了更多的橋式O2吸附構型,而在Au1/In2O3的表面則以端式O2吸附構型為主(圖5b-c)。上述結果強調了Au尺寸在調節O2吸附強度和構型方面的關鍵作用。我們進一步進行了DFT計算(圖5d),Au13/In2O3(222)比Au1/In2O3(222)對O2具有更高的吸收和活化能力,吸附的*O2被質子化為*OOH,*OOH到*OH+*O的解離是決定性速率步驟。在Au13/In2O3(222)上,*OOH的解離ΔG小于Au1/In2O3(222),這表明AuNPs/In2O3有利于促進*OOH的分解,并表現出更高的·OH選擇性,而Au1/In2O3更高的*OOH分解勢壘導致了更多的·OOH生成。

最后,圖5e總結了在Au1/In2O3和AuNPs/ In2O3上進行的選擇性甲烷光氧化的整個過程。在光照下,載流子在In2O3內產生,光誘導電子從In2O3轉移到Au單原子或Au納米顆粒,在那里吸附的O2分子被還原。在Au單原子上,端式構型吸附O2傾向于被還原成·OOH,然后與甲烷和空穴反應產生的·CH3反應,形成CH3OOH,然后自發分解形成HCHO。在Au納米粒子表面,橋式構型吸附的O2很容易被還原成· OH,然后與· CH3結合形成CH3OH。

image.png

圖5 O2活化和自由基生成途徑。

總結展望

以往的工作主要關注盡可能地提高活性自由基中間體的濃度,我們關注的是對形成自由基類型的精確控制。由于In2O3載體具有合適的價帶位置,高于水氧化到?OH的電位,卻低于甲烷氧化為?CH3的電位,所以價帶上的空穴全部用于將CH4轉化為?CH3。同時,Au單原子和Au納米顆粒上端式和橋式構型吸附的氧氣被轉移的電子還原,分別導致了?OOH和?OH的選擇性形成。因此,優于之前所有的報道,我們獲得了在模擬太陽光照射下利用Au/In2O3復合材料實現高活性和選擇性的甲烷氧化為甲醛和甲醇。這項工作不僅為調節自由基生成機理提供了新的認識,而且為設計應用于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反應的光催化劑提供了新的策略。

作者介紹

唐智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納米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曾獲“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材料科學青年科學之星成就獎、英國皇家化學會無機化學前沿杰出青年科學家獎、英國皇家化學會編委獎、第八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并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唐智勇課題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功能無機納米粒子組裝體的設計、構筑、功能調控及其在能源、催化中的應用研究,已在Nature、Science、Nat. Mater.、Nat. Nanotech.、Nat. Chem.、Nat. Energy、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國際頂尖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總引用次數超過37000次。



文獻詳情:

Jiang, Y. et al. Enabling Specific Photocatalytic Methane Oxidation by Controlling Free Radical Type. J Am Chem Soc 145, 2698-2707, doi:10.1021/jacs.2c13313 (2023).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