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秦才東因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被安徽省馬鞍山市森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2022年12月29日,法院以生產假藥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期四年,并處罰金15萬元。被羈押近十個月后,秦才東走出看守所。
“我覺得怎么判我都無所謂,能出來就行,罪不罪只是一種認知,事實情況本身——能不能治療癌癥,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治療癌癥,那就是給我無罪,我也是有罪的;如果能治療癌癥,你怎么說我有罪,我認為也是無罪的。”1月5日,秦才東告訴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接下來他希望繼續進行研究,與國際專家交流,完善此前缺失的實驗,繼續申請專利,推動“組合物”盡快合法化,幫助更多的癌癥病人。
秦才東本人
牛津博士回國后研制“組合物”,癌癥患者自愿嘗試服用
據秦才東家屬發布的文章介紹,秦才東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馬鞍山市一個偏僻鄉村,1980年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化學專業,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學生。1984年,秦在留學選拔考試中名列第一,被公派至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材料學博士。
秦才東的牛津大學博士學歷證書
1989年,秦才東取得牛津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繼續在牛津從事研究工作。1990年,因患有癌癥的父親在手術后癌癥復發去世,秦才東開始關注癌癥,在研究材料學的同時還研究癌癥的病理和機理。20世紀90年代,秦才東先后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之后,秦將研究轉向秸稈制漿造紙廢水的污染難題,并取得國家專利。
秦才東早年部分媒體報道
直至2018年,在多年關注研究癌癥治療理論的基礎上,秦才東投入了“組合物”的研究。通過文獻啟發,秦才東萌生了以癌細胞糖酵解步驟作為出發點,配置一種無毒無害、但可以抑制癌細胞能量產生機制、從而扼殺癌細胞的“組合物”的想法。經反復研究,他發現將甲酸鹽、醋酸/草酸鹽、亞硒酸鹽等具有高度還原性的物質相互組合后,對于抑制細胞的糖酵解過程具有可行性,命名為“組合物”。
“組合物”研制出來后,秦才東最先在皮膚外用涂抹,初步發現有一定效果后,就給喉部有纖維瘤傾向的母親和身患癌癥的親屬服用一段時間后,發現確有效果。這之后,他開始向本地的一些癌癥晚期患者提供“組合物”,一方面是為了幫助這些面臨絕望的群體,另一方面也想為“組合物”積累更多的數據以申請專利、走向正規。
據家屬介紹,經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聯系自愿嘗試服用“組合物”。隨著人數增加,秦才東為了項目的持久,將免費提供模式變更為“互助模式”,與服用組合物的患者簽訂《博獅組合物互助金借條協議》。繳納一定金額的互助金(經濟困難者只需幾百、幾千,甚至對無收入人群免費提供),將終身提供“組合物”,協議簽訂5年后互助金全部退還,期間如決定停止服用或病人去世均無條件退還。家屬在文中稱:“這幾年服用者進進出出,從未發生過退還互助金的爭議”。
與服用組合物的患者簽訂《博獅組合物互助金借條協議》
“藥神”身陷囹圄,百余名服用者自發寫下“情況說明”
2022年3月4日,秦才東因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被安徽省馬鞍山市森林公安分局刑事拘留。這一消息很快傳遍了秦才東創建的兩個“組合物互助交流監督群”。而秦才東的牛津同學、現清華大學教授在案發后發出的信件寫道:“他本應該在大學或國家科研機構做一名大教授做一名大科學家,我怎么也沒想到他偏偏在家鄉做了一名科研‘個體戶’。”
據家屬介紹,截至秦才東被拘留前,累計“組合物”的服用者近千人,累計郵寄發出的“組合物”20000余份,其中長期服用組合物的人數約為300余人。案發后,百余名服用者主動聯系家屬,自發寫下“情況說明”,詳細說明自己服用“組合物”前后的身體情況,家屬收集病友們提供的116份證詞和54組體檢報告,用以證明服用“組合物”前后腫瘤有明顯的變化。
家屬提供的其中一份證詞顯示,一名88歲肺癌晚期老人的家屬寫道:“母親從2021年3月3日開始吃博士組合物,沒想到一周后就有明顯效果,積液基本消失,疼痛大為減輕,生活質量改善……秦博士堅決不接受任何感謝費,只是病人自愿拿出一份互助金以維護運轉,如病人去世或自行退出即可收回互助金,并以協議方式確立。”
2022年8月29日,馬鞍山市花山區檢察院以生產假藥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兩個罪名將秦才東起訴到法院,案件于2022年12月13日開庭。
秦才東代理律師劉章告訴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庭審過程中,律師主要圍繞“組合物”是否有效果發表意見,同時針對本案中被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互助金進行論證,“核心爭議焦點是,‘組合物’是不是假藥、是否具有療效,是不是像秦才東宣稱的具有殺死癌細胞或者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劉章介紹,檢察機關補充偵查后得出的專家論證意見認為,“組合物”未經規范程序實驗、無相關資質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最終檢方認定“組合物”是假藥。“但是我們認為,他們沒有從‘組合物’最終的效果的角度來正面回應:為什么會有上百名患者服用以后發現病灶減小、生命的延長和痛苦的減輕。”劉章介紹。
法院判決刑期三年緩刑四年,當事人:想繼續解決癌癥問題
2022年12月29日,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秦才東犯生產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數罪合并,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
法院認為,秦才東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案后如實供述罪行,系坦白,依法可以從輕處罰。秦才東認罪認罰,可以從寬處理,退出部分贓款,酌情予以從輕處罰。根據秦才東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并參考馬鞍山市花山區社區矯止管理局、六安市裕安區司法局的調查意見,可以適用緩刑。
劉章介紹,假藥案往往是重罪,法院判處秦才東有期徒刑八個月,又結合其收取“互助金”最終判了緩刑,作出了折中處理。“他的初心是好的,絕對不是靠‘組合物’牟利,這方面也得到了法院和檢方的認可。”
“組合物”服用者聯名簽字
2022年12月30日,在被羈押近十個月后,秦才東走出了看守所。
“能不能把癌癥治好,我覺得這才是應該關注的。癌癥不是普通的疾病,社會成本太高,一個癌癥病人基本上就導致一個家庭的傾家蕩產。”在與瀟湘晨報記者通話過程中,秦才東表示,他對于法院最終判決看得較淡,他認為更重要的是自己研制的“組合物”對治療癌癥的真正療效。
秦才東介紹,他從事材料學專業,對癌細胞抑制的理解與醫學不同,原理是藥物與病灶接觸產生的化學反應,他原本已向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多地提交了專利申請,遺憾的是申請剛進入審查階段時,自己就遭遇羈押。
秦才東介紹,接下來他還是希望繼續進行研究,與國際專家交流,完善此前缺失的實驗,繼續申請專利,推動“組合物”盡快合法化,幫助更多的癌癥病人及他們的家庭。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