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院士長期致力于農產品、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等40余項。在食品的精深加工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作為第一完成人,獲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出版學術著作10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獲國際、國內授權發明專利超百件。
2. Alaa El-Din Ahmed Bekhit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Dr. Bekhit 擁有工程、生物化學和食品技術等方面的背景,使他能夠以多學科的方法解決研究問題。他曾在AgResearch擔任研究科學家,并在林肯大學擔任講師。他在肌肉生物化學、副產物綜合利用和新產品開發、替代蛋白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近年來獲得包括林肯大學、奧塔哥大學、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協會、MAF可持續農業基金、新西蘭農業和市場研究和發展信托基金、澳大利亞肉類加工聯盟、新西蘭食品安全科學與研究中心和新西蘭政府機構等超過250萬紐幣(人民幣1000萬)的研究資助,同時還是新西蘭MBIE項目“綿羊奶制品高值化利用”和“高質量高營養羊毛角質蛋白”的項目負責人。發表SCI論文超300篇,被引次數超萬次。Dr. Bekhit團隊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經驗,曾與香港中文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澳大利亞初級產業部等高校、政府機構就肉制品副產物安全性評價、魚卵磷脂功能活性探索等項目進行深入合作且成果突出。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美國油脂化學家學會(AOCS)中國分會副主席、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重點圍繞油脂安全與營養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主持國家“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申請國際發明專利4件,國家發明專利70余件;主編/參編《食品專用油脂》《油料科學原理》《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未來食品科學與技術》等教材、專著4部;以主要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農學院副校長,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食品營養與安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PI,兼任教育部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食品化學與食品營養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包括國家級、省部級和其它項目50余項;主持或參加修訂國家標準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3部,副主編教材1部,參編2部;獲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教學成果獎5項。

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兼任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主任、國家農產品加工標委會主任委員、特質農品全國技術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農產品評價機構(北京)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首批“轉化英才”、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位專家。并任國家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農學會營養分會會長等。長期從事農產品“多維”時空品質評價、加工與營養健康、未來食品與精準營養、老年慢病膳食干預領域研究,主持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財政部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科技部基礎性專項及科企對接項目等80余項,完成大豆、水稻、雜糧、青稞、牦牛、蜂產品、石斛等產品的開發及其功能驗證研究;開展降尿酸食品因子研究、抗抑郁食品研發、延緩衰老產品研制和降血糖、降血脂食品開發。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90余項;制定農業行業標準10項;編寫著作22本;培養碩、博士研究生80余名。榮獲中組部優秀援藏干部、中國農科院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農業農村部青年文明號、國家機關工委青年文明號等稱號。

田納西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1994-1998 年在華中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98-2002年在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事食品檢驗工作,2002-2007年在美國田納西大學食品科學系學習,先后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2009 年在美國田納西大學食品科學系從事食品大分子領域博士后工作,2009 -2017年由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作為人才引進,擔任食品質量與安全系副教授、副主任,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2017年7月至今是美國田納西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來改善食品安全、營養、品質和健康。生物聚合物、深低共熔溶劑、高強度超聲。擔任Food Biophysics雜志編輯理事,食品膠體、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和食品化學等雜志的特約審稿人。在生物大分子、食品膠體、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和食品化學等雜志發表高水平論文40余篇擔任Food Biophysics雜志編輯理事,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Food chemistry和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雜志特約審稿人。在Biomacromolecules、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和Food chemistry等雜志發表高水平論文40余篇。

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學科領軍人才,兼任全國飲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食品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學會理事,《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等雜志編委。長期從事致病菌污染毒性機理、致病菌污染食品機制、快速檢測等領域研究工作,以及功能性飲品開發。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5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項目2項,企業委托課題近8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開發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檢測方法10余種、飲料近10余種,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主編、參編《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食品安全與衛生》等教材專著。

博士,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吉林省動物副產物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吉林省農特產品加工協會副會長、吉林省藥學會保健食品分委會副主任委員、吉林省食品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空間微生物學與感染專業委員會委員,和食品科學、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食品工業科技、食品研究與開發、eFood等期刊編委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乳品科學與生物技術,先后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吉林省科技廳等各類課題30多項,在乳清蛋白綜合開發與利用、乳酸菌的篩選及其應用,蛋白與其它生物活性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發表論文18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8項,轉讓專利5項,獲得省部級獎勵8項,編寫教材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