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Angew:安工程蘇偉課題組在f區金屬配合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來源:安徽工程大學 2022-12-09
導讀:近日,安徽工程大學化學學科蘇偉博士以第一單位、第一作者身份在德國化學會(GDCh)旗下Angew. Chem. Int. Ed.期刊上發表了f區金屬配合物合成和小分子活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取得了f區金屬配合物研究領域的新進展,論文以“Facile Synthesis of Uranium Complexes with a Pendant Borane Lewis Acid and 1,2-Insertion of CO into a U?N Bond”為題在線發表(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 anie.202212823)。
目前,具有次級配位單元的配體在異核金屬簇合成和小分子活化方面廣泛受到關注。根據“軟硬酸堿理論”,軟的P(III)原子能夠穩定低價態的過渡金屬中心,次級配位點主要使用的是Lewis堿PR3。近期陸續有一些工作揭示,對于過渡金屬配合物在次級配位單元引入硼烷(BR3)Lewis酸位點會穩定活性中間體和調節化合物活性。然而對于f區金屬而言,構建具有硼烷Lewis酸次級配位單元的配合物仍是巨大的挑戰。在本工作中,蘇偉提出了利用鈾中心的親鹵性和烷基的親核性,成功制得了具有硼烷邊臂的鈾配合物(圖1,化合物3和4)。后續的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3利用U-B協同作用將一分子CO插入到U-N鍵中,驗證了新穎的CO活化模式(圖2);作為對比,缺少硼烷邊臂的鈾配合物則無法活化CO。進一步的理論計算為CO的活化提出了可能的機理,為合成具有U-B相互作用配合物提供了新的設計視角,拓展了鈾配合物的功能性應用前景。蘇偉于2017年從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先后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后)、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開展f區金屬配位化學研究。2022年8月入職安徽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集中在f區金屬—p區元素化學鍵及其反應活性領域。本次研究論文的發表標志著安徽工程大學化學學科建設取得了成效,部分工作得到了南方科技大學葉青教授的指導,理論計算部分由法國圖盧茲大學Laurent Maron教授合作完成。參考資料:https://www.ahpu.edu.cn/xwzx/2022/1208/c3391a184831/page.htm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