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主題: 植物健康共同體研究前沿與糧食安全
論壇時間:2022年12月3日
直播平臺: 化學加
直播鏈接: https://hcb.h5.xeknow.com/sl/3djctH
參加人員: 全國植物保護領域同行、河北省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會會員,有關單位領導、嘉賓和特邀代表等。
掃碼觀看直播
附:論壇日程安排
時間 | 論壇日程安排 |
8:00-8:20 | 開幕式 |
08:20-09:05 | 柏連陽 院士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題目:稻田主要雜草抗藥性研究進展及其治理 |
09:05-09:40 | 張友軍 教授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題目:重大外來入侵害蟲煙粉虱的成災機制與綠色防控 |
09:40-10:15 | 鞏志忠 教授 河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題目:植物抗旱的機制研究 |
10:15-10:50 | 楊 青 教授 中國農業科學院 題目:幾丁質生物合成的秘密 |
10:50-11:25 | 向文勝 教授 東北農業大學 題目: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谷維菌素創制 |
11:25-12:00 | 陳 云 教授 浙江大學 題目:禾谷鐮刀菌DON毒素合成調控機制及其生物防控 |
14:00-14:35 | 孫文獻 吉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題目:稻曲病菌效應蛋白致病的分子機制 |
14:35-15:10 | 王曉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題目:基于小麥與條銹菌互作探索抗病材料創制策略 |
15:10-15:45 | 董莎萌 南京農業大學 題目:馬鈴薯晚疫病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
15:45-16:20 | 陳學新 教授 浙江大學 題目:充分發揮天敵昆蟲效能的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 |
16:20-16:55 | 李炳志 教授 天津大學 題目:木質素高值化研究 |
16:55-17:30 | 白 洋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題目:植物根際微生物組在綠色農業中的發展和應用 |
17:30-18:00 | 閉幕式 |
專家簡介
柏連陽,教授,院士。現任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兼任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湖南省農學會理事長等。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4項;研發了12個除草劑新產品;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PNAS等刊物發表論文246篇。
鞏志忠,教授。河北大學副校長,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植物抗旱的分子機制研究。兼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主編、Plant Physiology 等期刊編委。在Science、Cell、Plant Cell、PNAS等雜志發表80余篇論文。
張友軍,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中國農科院“蔬菜害蟲防控”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兼任中國植保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副主編。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雜志發表論文140余篇。
楊青,教授。農藥毒理學專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長期從事農藥分子靶標學研究。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綠色農藥分子靶標設計”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兼任Biofuels, Bioproducts and Biorefining等雜志編委。在Nature、ACS catalysis等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
向文勝,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主要從事微生物天然產物農藥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技發明一等獎3項;在Nature Biotechnology、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200余篇。
陳學新,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期從事作物害蟲綠色防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兼任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Insect Science等雜志編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Molecular Ecology等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
陳云,教授。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鐮刀菌致病機制、微生物種間互作機理和真菌病害綜合防控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等雜志發表論文40余篇,論文被引2400余次。授權發明專利13項,其中第一發明人8項。
孫文獻,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國務院學科植物保護評審組成員。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長期從事水稻與病原菌互作研究。兼任Phytopathology Research、Frontiers in Physiology等雜志編委。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
王曉杰,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小麥條銹病可持續控制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在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ew Phytologist等國內外期刊發表研究論文60余篇。
董莎萌,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菌物學會植物菌物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植病學會青委會副主任,MPMI、JIPB等雜志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晚疫病成災機理、晚疫病監測與綠色治理技術。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
李炳志,教授。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委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委會委員等,以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等雜志編委。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論文40余篇,引用4000余次。
白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學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在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等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并在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Nature Plants等雜志發表多篇綜述。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