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Nat. Chem.:共價鹵素摻雜實現COF材料中有效的室溫磷光發射

來源:化學加原創      2022-11-22
導讀:近日,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化學系Dmytro Perepichka教授團隊在利用共價鹵素摻雜實現COF材料有效室溫磷光發射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through covalent halogen doping”為題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上。本文報道了利用共價摻雜的方法制備得到了具有高效磷光發射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通過將鹵素與未取代的苯二硼酸進行共聚化后,不同的鹵素摻雜比例可以調控材料性能。該方法不但能夠增強系間竄越速率(ISC),而且還能減小三線態-三線態激子湮滅(TTA)過程。COF的剛性結構還能夠抑制振動弛豫從而保證室溫下的高磷光量子產率(ΦPhos ≤ 29%)。此外,COFs的獨特孔結構與熒光/磷光發射特征使該材料成為了一種高效的氧氣傳感器,具有~103-10?5托氣壓的超寬動態檢測范圍。文章鏈接DOI: 10.1038/s41557-022-01070-4。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s)自2005年被首次報道以來就引起了科學家們廣泛的關注。COFs結構的可裁剪性以及功能可調性、良好的熱穩定性和結構穩定性,使其在氣體分離及儲存、能源、水的裂解與催化等諸多領域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盡管在設計和合成具有熒光發射的COFs研究方向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磷光COFs的發展仍然緩慢。有機固態磷光材料的設計難點在于對分子排布的調控,而基于框架化學理論發展起來的COFs似乎為磷光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片1.png

Fig. 1  COF-1與鹵素的共價摻雜(圖片來源:Nat. Chem.

本文中,作者報道了一種通過在COF合成過程中加入一定量共聚單體來制備磷光材料的方法。這種共價摻雜的方法能夠將定量的雜原子整合到框架材料中。實驗中,作者合成了鹵代衍生物COF-1,并且研究了不同鹵素種類和摻雜濃度對材料性能的影響(Fig.1)。所制備的COFs表現出高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 ≤ 40%和非常高效的室溫磷光發射(RTPΦPhos ≤ 29%)。COFs永久開放的孔道結構特點使其能夠成為高性能的氧氣傳感器。利用高發射磷光COFs為合理設計固態有機RTP(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材料提供了手段,并可能解鎖此前未開發的這些材料所實現的技術。

硼氧六環結構是第一例被報道并被廣泛應用的COF合成單元,但是目前沒有對第一例COF材料(COF-1)的光物理研究的報道。COF-1的前驅單體苯二硼酸(PBA)具有高亮度的固態發射(PLQY = 66%,λPL = 329 nm)。雖然在494 nm處的室溫磷光壽命可以達到0.92 s,但是發光強度很弱。作者認為COF中的PBA單元可以抑制三線態的振動弛豫,發光團之間的面面堆積有助于形成H聚集體因而利于磷光的產生。雖然實驗結果表明COF-1在室溫下有32.8 ± 1.0 ms 的延遲壽命和78.7 ± 1.4 ms的磷光壽命, 但是固態的長余輝發射卻很難用肉眼觀測到。為了提高ISC并增強磷光發射,作者對COF-1的骨架進行了鹵素原子的修飾(Fig.1)。

圖片2.png

Fig. 2 鹵素摻雜COFs的化學表征(圖片來源:Nat. Chem.

通過將PBA與ClPBA或者BrPBA進行共聚后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鹵素摻雜比例的ClCOF-N BrCOF-N。鹵化硼酸與非取代苯基硼酸相比,較低的硼氧六環生成平衡常數導致摻雜COFs的產率較低,這是XPS測試出COFs鹵素含量不同的原因(Fig.2a,c,f)。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對樣品的高角環形暗場mapping成像表明摻雜過程中材料沒有發生晶格應變,摻雜單元均勻分布其中(Fig.2d, g)。從Fig.2e和h中可以看出,摻雜COFs的XRD特征峰與COF-1相似。

圖片3.png

Fig. 3 摻雜COFs的光物理性質(圖片來源:Nat. Chem.

由于重原子效應導致單線態激子失活,單體ClPBA和BrPBA晶體的發光要弱于未取代的PBA,但是因為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較弱而并未表現出明顯的RTP。一旦將這些單體 “鎖在”COF中,強烈的π-π相互作用就會限制其運動,材料的發光性能就會有明顯變化。盡管低摻雜比例的ClCOF-N主要以365-390 nm波段的熒光發射為主,但是穩態光譜中可見450 nm左右處的磷光發射,并且在更高的摻雜比例下磷光通道逐漸增強并占據主導(Fig.3a)。從Fig.3b中還可以看出, BrCOF-Ns的穩態發射光譜在2%的摻雜條件下以480 nm處的磷光峰為主。此外,Cl-COFs和Br-COFs的長余輝現象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并且表現出與發射光譜相符的發光顏色(Fig.3c)。由于長壽命的三線態容易被淬滅,因此隨著摻雜濃度的增加,光致發光量子產率逐漸降低(Fig.3d)。Fig.3e也表明隨著摻雜濃度的增加ΦPhos逐漸增大,但是在更高濃度下則再次減小。Fig.3f中表示TTA比率的RTTA數值隨著摻雜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以上結果表明,在設計摻雜型磷光材料時,高摻雜濃度不但會使三線態激子數目的增加,而且還可能會導致TTA現象。

圖片4.png

Fig.4  BrCOF-13的磷光氧氣敏感性測試(圖片來源:Nat. Chem.

含重原子磷光材料中的三線態容易被氧氣淬滅,而開發無重原子的有機材料用于氧氣傳感領域仍面臨挑戰。作者最后考察了BrCOF-13對氧氣檢測的靈敏度(Fig.4)。隨著氧氣壓力的逐漸增大,磷光峰強度逐漸減弱。同時,BrCOF-13還展現出對氧氣的762-10?5托的壓力響應范圍。

總結

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化學系Dmytro Perepichka教授報道了一種可利用共價摻雜方法實現對COF光電性質調控的策略。通過控制COF材料中共價鹵原子的摻雜數量可以實現有效的RTP和熒光發射,而改變摻雜劑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對COF材料中磷光和熒光的占比以及發光壽命進行調控。此外,COFs永久開放的孔道特點也使其能夠對氧氣有更靈敏的壓力檢測范圍。該策略有望為其它材料的性能調控和應用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導。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