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官能團相互轉化是合成有機化學的基礎。盡管如此,許多常見官能團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仍然難以捉摸。例如,苯直接轉化為吡啶,涉及碳到氮原子的交換過程(Figure 1A)。吡啶是最常見的芳香雜環,也是在美國FDA批準的藥物中第二常見的雜環。吡啶也是一種重要的苯等排體,可用于調節親脂性并提高水溶性、代謝穩定性和氫鍵能力,同時仍保持類似苯的特性。事實上,藥物發現程序通常會進行系統的氮原子掃描(N-scans),其中先導化合物中的CH單元被氮原子取代,以改善分子和物理化學性質。這種所謂的“必要的氮原子”效應已被證明可以改善各種關鍵藥理參數,包括從10倍到1000倍的效力(Figure 1B)。然而,目前進行N-掃描的策略依賴于先導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自下而上的再合成。在理想情況下,若能通過單反應操作直接將CH基團交換為氮原子,則更具吸引力。
一個多世紀以來,修飾常見分子的反應引起了化學家的濃厚興趣。這類反應的最早例子包括Ciamician-Denstedt重排、Beckmann重排和Baeyer-Villiger氧化。近年來,令人興奮的進展還包括Levin課題組的氮和碳刪除(nitrogen and carbon deletion),以及Sarpong課題組飽和雜環的光化學環收縮反應。雖然環擴張/收縮已被廣泛探索,但單原子交換卻較少有相關的研究。化學家們認為,在不改變環大小的情況下,使用另一個原子替換環體系中的一個原子的能力,能夠實現骨架的高效編輯。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Noah Z. Burns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將芳基疊氮化物(易從相應的苯胺獲得,且無需柱色譜分離)轉化為氨基吡啶的策略(Figure 1C)。同時,氨基吡啶是許多藥物中的常見結構單元(Figure 1D)。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1972年,Sundberg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在中壓汞燈與二乙胺條件下,可光解烷基和芳基取代的苯基疊氮化物,生成幾種混合產物,包含兩種2-氨基吡啶產物(Figure 2A)。然而,親核試劑二乙胺以溶劑量使用,中壓汞燈用作光源,限制了官能團的耐受性。此外,該反應的收率低,并生成多種的混合產物,包括兩種不同取代的吡啶,需要使用制備氣相色譜進行分離。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作者以芳基疊氮化物1a作為底物,進行了光化學反應的研究(Figure 2B)。當在氧氣中于各種輻照條件下反應時,可獲得少量(≤9%)的2-氨基吡啶3a,以及主要產物3H-?2a。作者認為,2a可能是合成3a的關鍵中間體,因此作者探索了相關的氮插入的過程。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首先,通過氮插入反應條件的優化后發現(Scheme 1A),當以藍色LEDs作為光源,Et2NH(1.1 eq)作為親核試劑,THF作為溶劑,在氮氣氛圍中反應,可以>99%的收率得到?產物2a。其次,通過對“碳刪除”反應條件的優化后發現(Scheme 1B),當以藍色LEDs作為光源,苊烯作為光敏劑,在氧氣氛圍中反應,可以54%的收率得到2-氨基吡啶產物3a。此外,為了進一步簡化合成的過程,作者還進行了一鍋法的研究(Scheme 1C)。研究表明,在藍色LEDs輻射下,1a先于Et2NH/THF條件下進行氮插入反應,隨后在氧氣氛圍中于苊烯/MeOH條件下進行碳刪除反應,可以57%的收率得到2-氨基吡啶產物3a。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獲得上述最佳反應條件后,作者對底物范圍進行了擴展(Scheme 2)。首先,對位含有一系列吸電子取代基的芳基疊氮化物,均可順利與Et2NH進行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3a-3f,收率為18-52%。其次,一系列伯胺或仲胺,均與體系兼容,獲得相應的產物3g-3q,收率為23-54%。此外,一系列具有不同官能團的芳基疊氮化物,均可與Et2NH順利進行反應,獲得相應的產物5a-5e,收率為19-59%。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緊接著,作者還對反應機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Scheme 3)。首先,通過碳刪除的相關實驗,從而排除了從6中刪除鄰位碳的可能性。同時,在第二階段刪除了間位碳(Scheme 3A)。其次,通過對Wheland中間體的研究發現,刪除的碳被氧化,然后作為甲酰基單元被切除,并與醛中間體沿著反應途徑進行(Scheme 3B)?;谏鲜龅难芯?,作者提出了一種合理的催化循環過程(Scheme 3C)。在藍光輻射下,疊氮化物13脫去氮氣生成氮烯14,氮烯14插入C1-C2芳烴π-鍵中,生成具有張力的2H-氮雜丙烯啶15。15經熱6π-電環化開環生成親電的酮亞胺16,16可與胺親核試劑反應生成1H-?17,17經互變異構化后生成3H-?18。隨后,18與氧氣進行[4+2]環加成反應生成內過氧化物(endoperoxide)19,19經開環生成過氧化物取代的?20。20經6π-電環化生成環丙基稠合二氫吡啶21。21中的環丙烷開環以及氫氧根的離去,生成Wheland中間體22。22在甲醇介導的去甲酰化作用下,從而生成2-氨基吡啶23和甲酸甲酯10。
(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美國斯坦福大學Noah Z. Burns課題組報道了一種溫和且簡單的一鍋法將芳基疊氮化物轉化為氨基吡啶的策略。這種破壞性轉化(disruptive transformation)可用于藥用相關化合物的合成和衍生化。雖然上述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預計該策略會可促進分子編輯的發展。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