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光酶催化不對稱XEC反應(圖片來源:Nature)
催化交叉偶聯形成Csp2–Csp2鍵已徹底改變了有機合成,在制藥和農化行業都具有廣泛應用。隨著目標分子結構越來越復雜,特別是結構中含有大量sp3雜化的原子和手性中心時,就需要發展高立體選擇性的策略來構筑Csp3–Csp3鍵。兩個完全不同的Csp3-親電試劑偶聯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的交叉偶聯,因為該方法具有更好的官能團容忍性,且不需要使用敏感的有機金屬試劑。然而,由于金屬催化劑很難區分兩個不同的Csp3-親電試劑,這些反應的選擇性并不好,通常得到自偶聯產物。在此之前,催化不對稱Csp2–Csp3交叉偶聯已經取得不錯的結果,但不對稱Csp3–Csp3交叉親電偶聯卻尚未突破(圖1a)。
利用生物催化反應具有高選擇性這一特點,作者考慮是否存在一種酶可以催化不對稱Csp3–Csp3交叉偶聯,探索以前不被重視的機理和催化策略。作者根據硝基烷烴的反應性,設想了一種機理:首先鹵代烷烴被還原形成烷基自由基4,它可以與原位生成的中間體5反應形成新的C–C鍵和硝基自由基負離子6。隨后酶介導的C–N鍵裂解產生亞硝酸鹽和一個烷基自由基7,最后通過氫原子轉移(HAT)終止,得到交叉偶聯產物3(圖1b)。
上述設想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精確控制電子轉移過程的化學選擇性。最近,包括本文作者在內的多個課題組證明了黃素依賴‘烯’還原酶(EREDs)可以利用蛋白質模板電荷轉移(CT)配合物還原鹵代烷。如果蛋白質只與鹵代烷形成CT絡合物,則會在硝基烷烴上選擇性還原。最后,EREDs可以精確控制自由基終止步驟HAT的立體化學,使產物具有優異的對映選擇性。
首先,作者使用α-氯代酰胺1a及1-硝基乙基苯2a作為模板底物,在青色光(λmax = 497 nm)的激發下,很多‘烯’還原酶都可以順利催化該反應,得到親電交叉偶聯產物3a。如圖1c所示,來源于惰性柄桿菌的‘烯’還原酶CsER展現出優異的立體選擇性控制,以28%的收率和95:5 er得到產物(S)-3a,繼續調節反應體系的pH,反應收率可提高到92%,對映選擇性保持不變。有趣的是,源自于氧化葡糖桿菌的還原酶變體GluER-T36A有利于得到對映體(R)-3a(51%收率,10:90 er)??刂茖嶒灡砻?,ERED、青色光和NADPH(還原型輔酶Ⅱ)的循環再生(GDH/NADP+/glucose)均是實現優異反應性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其他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劑時并不能得到產物3a,當Ir(ppy)3作為催化劑時,只檢測到硝基烷烴2a被還原成肟,該結果也證明了生物催化獨特的反應性。
圖2. 底物適用范圍(圖片來源:Nature)
基于上述最優反應條件,作者對該體系的底物適用范圍進行了考察(圖2)。對于α-芳基硝基乙烷,芳基間位或對位含有供/吸電子基團都能以優異的結果轉化為目標產物9-16。芳基鄰位有取代基時反應結果較差(8),位阻較大的α-萘基硝基乙烷也可在體系中兼容(17)。然而,這種酶局限于α-位上相對較小的烷基取代基,只有α-位為甲基或乙基時才能取得不錯的結果(18-21)。另外,這種酶催化體系可以兼容含有各種雜環的硝基烷烴類底物(22-24),以及α-硝基丙酸乙酯(25)。
對于α-鹵代乙酰胺底物而言,氮原子上取代基的結構對反應的結果影響很大,含有甲基或芐基的二級酰胺底物以不錯的對映選擇性得到產物26和27。含有四氫吡咯、哌啶或嗎啉等骨架的三級酰胺,以及線性Weinreb酰胺以中等到優異的收率和對映選擇性得到目標產物(28-33)。另外,該體系對α-鹵代酯和α-鹵代酮也能不錯的兼容(34-37)。
圖3. 產物衍生化(圖片來源:Nature)
作者也嘗試對XEC產物進行衍生轉化,如圖3所示,β-手性酰胺3a可以順利地還原成三級胺41,產物16也能順利地水解成酸(42)并進一步還原成醇(43),對映選擇性均可以保持。
圖4. 反應機理研究(圖片來源:Nature)
最后,作者對反應機理進行詳細的研究,包括UV-Vis光譜實驗,控制實驗和DFT計算(圖4)。首先,UV-Vis光譜實驗表明α-氯代酰胺1a與FMNhq之間形成CT復合物,而在可見光照射下硝基烷烴2a與CsER和輔助因子的實驗結果表明初始階段硝基烷基還原是可以發生的。如圖4a所示,將硝基中間體5的類似物硝酮38加入到1a和還原的CsER體系時,UV-Vis光譜表明CT復合物的信號進一步增強,表明反應過程中形成了四元CT復合物,能夠有效促進自由基的形成和自由基間的加成。在標準條件下,當α-硝基甲苯2l與1a反應時,可以得到交叉偶聯的目標產物18(28%)和硝基化合物40(29%),然而將產物40再次置于標準條件下,并沒有檢測到產物18,由此可推斷化合物40不是偶聯產物18的中間體(圖4b),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反應條件下脫硝過程和電子轉移到FMNsq之間存在競爭。作者也對標準反應進行了DFT計算,圖4c結果表明初始的α-酰胺自由基int-1與中間體5快速加成形成自由基負離子中間體int-2,隨后它經歷一個不可逆的脫硝基過程得到中間體Int-3,最后通過HAT過程被FMNsq淬滅得到產物3a,這一過程也被氘代實驗證實。另外,硝基甲苯2l的DFT計算研究表明,與2a參與的模型反應相比,初始加成和脫硝基過程的能壘均高于模型反應,此結果也說明脫硝基過程較慢,并且自由基負離子Int-2'可以被FMNsq氧化終止,最終得到產物40。
總結
Todd K. Hyster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光酶催化的對映選擇性sp3-sp3交叉親電偶聯反應。這種新的不對稱Csp3-Csp3鍵形成反應由‘烯’還原酶催化,突出了生物催化劑在區分Csp3親電底物和控制立體選擇性方面的巨大優勢。通過使用非傳統的偶聯底物和機理,解決了過渡金屬催化交叉親電偶聯長期存在的立體選擇性問題。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