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光學晶體是一類可實現倍頻、和頻、差頻、光差量放大和多光子吸收等非線性過程的重要光電功能晶體,在激光變頻、光學通訊、深空探測、軍事技術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高性能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在具有強非線性光學性能的同時,還需要滿足透光范圍寬、帶隙大、激光損傷閾值高等性能要求。目前,復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陽離子(例如d0過渡金屬陽離子和具有立體化學活性孤對的陽離子)可以使晶態材料獲得強的倍頻響應。然而,由于d0過渡金屬的存在,此類材料往往表現出相對較窄的光學帶隙,進而限制了材料的光學透過范圍,難以滿足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實際應用要求。
歐洲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弛教授研究團隊以碘酸鹽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一種雙氟化調控能帶結構的分子設計策略,創制了首例5d0過渡金屬氟碘酸鹽的晶體材料A2WO2F3(IO2F2) (A = Rb (RWOFI), Cs (CWOFI))。RWOFI和CWOFI表現出迄今為止在d0過渡金屬碘酸鹽體系中的最寬帶隙,同時還具有強的倍頻響應和寬光學透明窗口。相關成果“Wide bandgaps and strong SHG responses of hetero-oxyfluorides by dual-fluorination-directed bandgap engineering” (基于雙氟化導向能帶工程在雜氧氟化物中實現寬帶隙和強倍頻響應)日前以Edge Article的形式發表于化學領域重要的學術期刊《化學科學》(Chem. Sci. 2022, 13, 10260-10266),并被Chemical Science編輯委員會遴選為期刊的封面文章。該封面以中國傳說“沉香劈山救母”為背景,寶蓮燈象征創制的晶態材料,在兩種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氟氧陰離子作用下,給予沉香巨大的能量,使沉香在華山上劈開了寬闊的裂縫。該裂縫代表晶體的寬的光學帶隙。封面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該工作中應用雙氟化導向帶隙工程策略使合成的雜氧氟化物實現了寬帶隙和強倍頻效應的同步增益。
在這一研究中,研究團隊對具有孤對電子的I5+和具有較低有效電負性的W6+兩種二階姜-泰勒畸變的重陽離子進行雙氟化,在能帶結構中引起了顯著差異,從而有效地增強了材料線性及二階非線性光學性能。同時,氟元素作為化學“剪刀”,誘導兩種氟代氧陰離子基元共享氧位點,形成Λ構型的零維結構單元[WO2F3(IO2F2)]2?。這些構造單元沿c軸堆積,有利于基團二階微觀極化率的疊加。研究團隊還運用單晶結構X射線衍射分析結合密度泛函理論方法進行模擬計算,進一步探討并闡明了RWOFI和CWOFI中帶隙和倍頻效應的增益可歸因于[WO3F3]2?和[IO2F2]?兩種氧氟陰離子的有效排列。該氟化碘酸鹽在1064 nm下表現出強的倍頻效應(3.8 × KDP (RWOFI)和3.5 × KDP (CWOFI)),并且能夠實現相位匹配。該氟化碘酸鹽還具有覆蓋紫外到中紅外波段的寬光學透過窗口和寬的光學帶隙(4.42 eV (RWOFI)和4.28 eV (CWOFI),帶隙為d0過渡金屬碘酸鹽體系中最大值)。該項研究中提出的雙氟化導向能帶工程策略為高性能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教育部-國家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和上海市教委科創計劃重點項目等的支持,張弛院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胡藝蕾、吳超副教授以及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薛艷艷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智鵬教授和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徐軍教授參加了相關研究工作。
文章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sc/d2sc02137d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