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在今天(7月14日)的“2022民生訪談”中表示,目前事故調查正在抓緊推進,這起事故主要暴露出三方面問題。
一是安全風險識別不到位。對老舊裝置長期運行后出現的風險隱患辨識不足,對部分管線泄漏后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和后果預判不足。
二是隱患治理不及時。將類似“打補丁”的應急處置方式作為常態化堵漏方式,處置完成后未及時修復、更換,隱患未得到根本消除。
三是生產管理不到位。在類似管線出現多次泄漏的情況下,未組織分析原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
及時吸取上海石化“6·18”爆炸事故教訓,上海在全市范圍部署開展了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集中整治,涉及重大危險源專項督導檢查、化工園區和企業老舊裝置安全專項整治等工作。
一是成立了事故“后續處置及隱患回頭看”工作小組,指導上海石化全面開展問題隱患排查、復查整改等工作。
二是在全市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風險隱患排查。事故發生當天,立即要求各區排查高風險點、高風險單位,對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強調,指導企業落實好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事故多發勢頭降下來。
三是深化老舊裝置專項整治。上海作為老工業基地,部分化工企業的生產裝置建設年限比較久,對這部分裝置進行全面梳理,通過企業自查、專家評估等方式系統分析存在的安全風險,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實現“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
四是繼續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上海有化工園區、大型油氣儲存基地,還有一些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上海應急管理部門會同市消防救援總隊,組織專業技術機構和專家,對上述園區、企業開展了安全風險評估和問題隱患排查,制定了“一園一策”“一企一策”的整改提升方案。
對于一些生產工藝風險比較大的企業,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專項檢查,要求他們推進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加快“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工作進程,采取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不斷提升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和水平。
參考資料: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07652.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