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等優點,在大規模能源儲存應用中前景廣闊。目前,水系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有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聚陰離子化合物及普魯士藍類似物等,較低的能量密度及復雜的儲能機理限制了鋅離子電池發展。二維層狀結構的雙氫氧化物(LDHs)因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活性和較高的放電電壓(~1.6 Vvs. Zn2+/Zn)被廣泛應用于堿性電池中。然而,強堿性電解液可能導致形成絕緣鋅枝晶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由于Zn2+在層狀雙氫氧化物表面吸附熱力學及材料內部傳質動力學受限,此類材料在近中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難以應用。
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宋禹副教授、劉曉霞教授團隊提出“電化學誘導活化”策略,在鈷鎳雙氫氧化物中引入氫空位,改善Zn2+在電極表面吸附熱力學,加速材料內部電子輸運動力學,用于提升雙氫氧化物的儲鋅性能。該材料在1.2 A g-1的電流密度下具有185 mAh g-1的高比容量、1.61V的平均放電電壓,以及296.2 Wh kg-1的優秀能量密度,結果優于大多數已報道的水系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圖1 鈷鎳雙氫氧化物的電化學制備及形貌表征
本文首次將過渡金屬基雙氫氧化物應用于溫和水系鋅離子電池。此工作的主要科學發現有:1)電化學誘導活化方法可破壞O-H鍵,在過渡金屬雙氫氧化物中引入氫空位;2)氫空位的引入,提升過渡金屬基雙氫氧化物導電性,改善其陽離子吸附熱力學,提供豐富的陽離子嵌入活性位點;3)過渡金屬雙氫氧化物在弱酸性硫酸鋅電解液中經歷Zn2+/H+共嵌入機制。此工作聚焦能源領域前沿問題,為制備高性能、可持續水系鋅離子電池提供新機遇。
圖2 理論計算表明H空位的引入提升陽離子在電極表面吸附熱力學
參考資料:http://neunews.neu.edu.cn/2022/0614/c193a77082/page.htm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