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六摩爾!客服熱線:186-7688-2001

合成生物學引導綠色革命

來源:未來科學論壇      2022-05-20
導讀:如何理解合成生物學?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研究開發藥用植物?合成生物學的新機遇?

image.png


1

生命進化與

代謝進化的起源


地球生命演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7億年前。在那之前,地球上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從有生命的那一天起,生命演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化學演化的過程。迄今為止,我們仍然還在繼續認知這個化學演化過程在自然界生命體系中是怎么起源并發展的,它在各種生命的進化軌跡中到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image.png

通過現代高通量代謝組學的手段(比如說液相色譜質譜)對各種植物進行化學分析,我們發現在每一種植物中都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小分子化合物。有些植物中用質譜可檢測到的化合物甚至可多達幾十萬種。由于每種植物所含有的化合物又具有非常高的特異性,所以我們可以推知現在地球上由四十多萬物種所構成的陸生植物所含有的化學多樣性的總和是極其驚人的。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局限性,我們對自然界所存在的化學多樣性的認知還是非常膚淺的。對于整個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而言,我們能夠辨認并確定其結構的化合物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對于科學家而言,研究自然界的化學奧秘,是一個長期的并非常值得花精力研究的學科。




植物是天生的化學家




植物可以說是天生的化學家。與動物相比,在過去的幾億年中,他們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生存和進化方式。我們現在的生物醫學研究大部分是集中在動物上的,特別是研究模式動物。

而陸生植物從它們的早期起源開始,就得扎根于土壤。所有之后的進化都只能基于不能運動的事實,所以它們之后逐漸演化成為了優異的化學家,合成各種各樣的化合物來保護自己、調控自身生長、以及吸引有益于植物宿主的微生物和動物。比起動物的動態,植物靜態的代謝進化在人們眼中常常是不起眼的。而這些獨特而又非常有效的化學合成能力讓植物成為地球陸生生物圈最成功的生存者。

植物代謝進化也是一個巨大的還未被開發的科學寶藏,蘊藏著很多植物動物互作共同進化的秘密。在過去很多年內,人們有一種偏見,總是說植物科學好像沒有動物科學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大。但我們在最近才慢慢認識到,對植物的化學多樣性、植物生化合成能力的機理和進化基礎的深入認知可以直接推動小分子藥物研發的進程,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早期陸生植物





如果回到四億兩千萬年前的地球,地球就是這個樣子的。早期陸生植物起源于水生植物。雖然圖中的那些遠古的早期陸生植物現今早已滅絕了,它們的后代慢慢的適應了陸生環境,最終演化發展成今天種類繁多的陸生植物。現存的地錢、苔蘚和角蘚植物是與早期陸生植物形態和親緣最近的植物。




維管植物




又過了五千萬年,最初貼地生長的早期陸生植物逐漸演化成參天大樹。這個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于一種重要化合物的進化——木質素。

木質素是一種結構復雜的酚聚合物,它質地堅硬、不易腐爛,不但承托了整株植物向高空生長所產生的重量,也對植物莖桿本身起到了很強的保護作用。

木質素最初是在早期維管植物即石松門植物中進化而來。由于石松門植物在石炭紀大量地將大氣二氧化碳固定在木質素中,并且由于在木質素最初進化后長達五千萬年間地球上沒有進化出能有效降解木質素的微生物,石松森林被大量掩埋在地層中,形成了我們人類今天所用的煤炭。大氣層氧氣和二氧化碳比值因此大大上升,全球變冷,最終導致了二疊紀生物大絕滅。

大部分史前石松門植物都已滅絕,現在還存在于地球上的只有三個綱(石松綱、卷柏綱及水韭綱),而這三個綱的植物個體都比較小。陸生生態系統后來的演化被之后崛起的種子植物所主宰。




陸生植物




植物的代謝進化影響了陸生動物的進化。比如說,石炭紀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大大提高,為飛行陸生動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因為飛行活動比起之前的動物活動需要更大的單位耗氧。 

現存的各種植物中含有成千上萬特異的化合物。為什么這么復雜的化學多樣性可以在沒有任何智能生物的指導下會產生呢?

首先我們要認知它的進化選擇過程。植物作為地球上的初級生產者,生存下來是很不容易的。地球上許多細菌、真菌、還有動物都會以吃植物作為食物來源,所以植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就一定要不斷進化出新的有毒性或排斥性的化合物,比如說可以抗細菌或者抗真菌的化合物。另外,許多植物含對動物有苦味、辣味、致疼、排斥性氣味甚至毒性的化合物,這些用于防御的化合物可以說是植物用來抵抗天敵而自我合成的藥物。

在幾億年的進化戰爭中,植物演化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化合物,除了可以驅除或殺死以它們為食的微生物或動物以外,有些特異的化合物還可以用來吸引其他生物來幫助宿主植物生長繁衍,比如說幫助植物根部固氮的根瘤菌和幫助開花植物傳播花粉和種子的昆蟲和鳥類。




人類




相對于37億年地球生命演化史而言,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現代智人(Homo sapiens) 在20萬年之前起源于非洲,隨后在距今幾萬年的時間內走出非洲,并遷移到世界各地。在現代智人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主要是以狩獵和采集(hunter-gatherer)的生活方式存活,有的時候可以吃到肉類食物,但大部分時候還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來源。


最近有一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National Geographic)介紹了生活在坦桑尼亞的以原始方式生活的最后一批現代智人。在雨季的時候,他們在草原上尋覓動物的同時,也會采集植物,包括剛果野莓。他們吃了剛果野莓以后,就會把種子吐出來,因為他們知道種子是不能帶回家的,要把種子留在土地里,第二年才會有新的植物長出來成為來年的食物。在尋求植物作為食物的過程中,人類會在不經意之間發現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這種生存經驗在一開始祖祖輩輩口耳相傳。

在人類發明文字后,便有了關于藥用植物的記載。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全世界各個文化中存在著這么多基于植物藥的傳統醫藥系統,比如說作為中國人非常熟知的中醫系統,就是在不停的對植物的實踐中慢慢發掘出來的。

過去幾千年來, 人類選擇植物作為主要藥物來源的文化并非偶然。植物界中包含的化合物種類是個天文數字,因此提供了可以擊中各種疾病的靶標蛋白的概率基礎。而且,很多植物化合物是為了調控種間化學通訊或防御,因此本身就具有類似小分子藥物的特性。當被人類食用時,這些化合物就有可能和與人類體內蛋白質靶標或人類體內的致病或寄生的動物或微生物互作,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和疾病狀態。

2

日常生活中的天然產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來自于植物的天然產品,比如說飲料及調味料,它們都是大自然賦予給我們人類的禮物。同樣,現有的很多藥物都是來源于植物天然產物,再通過人類的智慧改造而成的。這也就是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以來,現代西藥早期發展的過程。


美國的FDA批準的第一個藥物是來自于罌粟的嗎啡。它是非常有效的止痛分子,但具有非常強的致癮性。現在市場上有非常多的嗎啡類藥物,已經對嗎啡原來的結構進行了改造,不影響止痛效果卻有效地降低了致癮性。

另外,作為一線抗癌藥物的紫杉醇、長春堿是抑制微管蛋白的非常獨特的分子。但由于它們極其復雜的天然化學結構,現在還沒有成熟的工業化學合成工藝來生產,而且也沒有其他人工合成的分子可以代替它們的藥效。因此,紫杉醇、長春堿一類的植物類藥至今還依賴于昂貴的植物提取過程。 

還有一些分子,比如說提取于蛇足石杉的石杉堿甲(huperzine A)和來自于淫羊藿的淫羊藿黃酮次苷(icarisid II),前者是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后者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本來這兩個分子有潛力分別治療老年癡呆引起的記憶缺失和心臟病,但是至今沒有成為FDA批準的藥物,是因為它們的植物來源非常的稀缺,這些宿主植物有的是產量低,有的是瀕危植物。

所以說,很多植物天然產物本來是有機會成藥的,但由于一些瓶頸和局限,導致現在還沒有辦法把它們開發成有效的藥物。

3

現代化學工業的興起


最近的三四十年間,大部分的藥物實際上來源于化學合成。化學工業的興起,我們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葉。當時,美國的喬治·比塞爾和埃德溫·德雷克在賓西法尼亞州第一次用鉆井來開采石油。之后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間,石油成為全世界主要能源來源之一,石油開采已遍及全世界。與此同時,由石油產業所衍生的石油化工和材料產業飛速發展,現在已經占全球GDP的15%。也就是說整個基于礦石(石油及煤炭)能源的化工產業,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支柱產業。




對石油的依賴




我們現在所用的日化、生活品大部分都來源于石油化工原料,比如說各種塑料及高分子材料、香精、以及有機溶劑。很多小分子藥品,其化學合成前體也來自于石化工業。

我們對石油的高度依賴將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按照現在開采石油的速度來預估,兩三百年之內,石油產品或者礦石資源將會被我們完全消耗殆盡。到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不能建立可以替代傳統石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化工工業,我們將會沒有原料來合成各種各樣社會所需要的化工產品,這是第一個問題。

image.png


第二個問題,由于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濃度大幅上升,極速加劇了全球變暖的過程。所以盡快開發和建立一種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化工體系迫在眉睫,而我覺得合成生物學可能在這個方向會有很大幫助。

4

天然化合物和

人類合成化合物的對比


接下來,我想通過以下幾個例子來比較一下人工化合物和天然產物結構上的差異。

經過比較,就會發現,其實自然界的化學和代謝過程有很多精妙之處還遠遠沒有被認知清楚,充分了解這些過程可以最終將這些自然界原理用生物工程手段運用到化工生產實踐中。

image.png


第一個例子,左圖中這個分子式是聚醋酸乙烯酯。我們用的普通膠水就是這種高聚物,非常好用。它的結構也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可以用化學合成的方式大量產生。

右圖是今年年初我們實驗室剛剛解析的一種叫花粉壁素的天然化合物的結構。花粉壁素是所有花粉顆粒最外層的一種保護細胞壁的多聚物,具有很強的化學惰性。幾乎沒有任何化學溶劑可以溶解它,也沒有化學試劑可以降解它,所以過去幾十年來的科學家一直沒有辦法攻克它的結構。




花粉壁素結構




我們實驗室在過去五年中開發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手段,最近終于攻克了花粉壁素結構之謎。我們發現花粉壁素主要是由兩種單體聚合出來的一種非常奇妙的多聚物。其中一種單體,和聚醋酸乙烯酯很類似,另一種單體是碳十六烷烴的衍生物。這兩種單體相互耦合形成花粉壁這種獨特的多聚物。由于耦合的化學鍵包括醚鍵和酯鍵,導致了這種聚合物非常地穩定。此外,花粉壁素的硬度非常之高,堪比鉆石。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看到自然界能夠通過代謝進化形成具有獨特性能的化合物,遠超人類想象。通過研究,我們認知了陸生植物保護薄弱配子的機制,這對我們今后合成工業用惰性材料會有非常大的啟發。



藥物分子合成




接下來想說一下藥物分子。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FDA批準的大部分藥物來自于天然產物,很多這樣的天然產物藥物至今還在生產和銷售。但隨著合成化學的發展,之后的藥物主要以人工合成的小分子為主。通過主成分(PCA)分析,比較天然產物的藥物分子和化學合成的藥物分子,就會發現, 雖然天然產物的藥物數目比較少,但是它們的結構更為復雜,藥物和藥物之間的結構差異也更大。

image.png

圖中的紫杉醇結構,看上去就比較復雜,它有很多的手性中心。如果在三維空間來看這個分子,它實際上是有非常復雜的三維構象。 

右邊所展示的是格力衛,這是一個抗癌神藥。它是一個非常平面的分子,沒有手性中心,比較容易合成。在化學合成中很難解決的手性問題,自然界的生物合成可以完美地解決。所以說無論從化學家角度,還是生物學家的角度,認知自然界如何能夠合成這樣復雜的分子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5

植物代謝進化

對合成生物學的啟示


人們早期對植物次生代謝的研究,初期主要集中在發現植物里面有什么樣的小分子,后來發展到研究植物中各種小分子的生化合成途徑。當越來越多的植物小分子生化合成途徑被逐步認知后,我們便可以真正去了解植物的代謝途徑的進化過程。

比起動物來說,植物的代謝系統要復雜得多,可產生種類繁多功能特異的小分子。植物是怎么獲得這個能力的呢?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基因擴增、基因突變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基因擴增讓原來有重要作用的編碼酶的基因有了額外的拷貝。當一個拷貝可以繼續維持原來的功能,另一個拷貝通過基因突變導致了其編碼酶的催化活性或者是辨識底物能力發生變化。這個時候,這個衍生出的酶就可以催化不同的底物,產生新的分子。當多個編碼酶的基因同時或者先后經歷這樣的分子進化過程,新的代謝途徑就會逐漸產生。加上植物種群中蟲害、病害、干旱、高溫或極寒等等選擇壓力,對宿主有用的代謝途徑就會被選擇并保留下來。

image.png




CHS酶的進化




舉個例子,圖中左上側的KAS III 酶,是在所有生命體中都具有的參與脂肪酸合成的酶。通過基因擴增及基因突變,就演化成了陸生植物所特有的CHS酶,可以合成柚皮素查爾酮(Naringenin chalcone)。柚皮查爾酮是所有黃酮類分子的前體。比如說眾所周知的花青素就是一種黃酮,是植物防御紫外線的主要色素。

說到酶反應,我們總是說酶催化有高度的特異性。其實在微觀的狀態下,它是具有一定的“不特異性”。當一些不特異的活性,在基因突變過程中放大,并能夠催化不同的底物產生新產物時,如果對宿主有幫助的話,新性狀就會被宿主保留、放大、優化并遺傳給下一代。當多個酶同時或先后發生各種突變導致催化能力的變化,新的生化合成通路就形成了。實際上,我們就是通過了解單個酶還有它所屬的酶系家族的進化進而解析酶的催化的網絡是怎么形成的。

image.png




卡瓦胡椒




我們實驗室最近在研究來自于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一個藥用植物,叫做卡瓦胡椒。其根部的主要藥用成分叫做卡瓦內酯 (kavalactone),具有安神和催眠的作用。當地土著人在社交活動中大量飲用卡瓦胡椒根部飲品,成為他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卡瓦內酯具有成為新型安神和催眠藥物的潛力,但這些化合物之前只能從卡瓦胡椒根部提取分離,來源非常有限。

image.png

我們發現在卡瓦胡椒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異次生代謝酶,最終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代謝網絡來合成各種各樣的卡瓦內酯的衍生物。這個過程與化學家合成藥物分子的過程類似,即基于同一個分子骨架合成一系列衍生物。

植物在它的進化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一系列結構類似的天然產物,其中有的可能對防御一些天敵有用,另一些可能會對防御另外一些天敵有用。這些植物中自然進化產生的衍生物對藥物的開發和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非常有價值。

另外,通過對不同植物不同特定天然產物的合成過程的了解,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些特定反應過程(比如說聚酮合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共性,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好的在別的植物中預測未知的天然產物的合成途徑。


6

用合成生物學手段

研究開發藥用植物


過去的幾十年之內,天然藥物分子的開發主要是按照分離純化藥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思路進行的。但是在近些年來,當我們充分認知了藥用植物生化合成有效分子的分子機理以后,就可以用合成生物學這樣一種全新的手段去開發藥物。

image.png

也就是說,我們將找到的藥用植物中用于生化合成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基因在微生物中進行重組,然后通過微生物工程菌株發酵重現目標天然產物。我們也可以在微生物工程菌株中增減一些編碼特異性酶的基因來形成新的衍生物,成為待篩選藥物分子。




研究思路




大部分藥用植物都是非模式植物,缺乏分子遺傳研究手段。那我們如何研究藥用植物中未知的生化合成途徑呢?

首先,我們測定目標植物各組織的轉錄組和代謝組,然后將植物所表達的基因去跟它們所在的組織中的目標化合物進行關聯性分析,找到可能合成目標化合物的靶向基因。我們同時會形成一些目標化合物合成途徑的假說,并在這些假說框架下尋找所需的特異性酶。

image.png

用大麻作為一個例子。我們已經知道大麻素在大麻葉片的纖毛中含量很高。同時,我們也發現大麻素合成的相關基因在纖毛細胞中確實是大量富集表達。我們通過對纖毛細胞的轉錄組進行分析,就可以有效地找到合成大麻素的基因。


找到了基因后,怎么確認找到的基因是大麻素合成基因呢?

因為大麻并不是一個模式生物 ,非模式生物意味著將異源基因克隆到這個生物中或敲除基因都比較困難,進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做的實際上就用一種合成生物學的手段在另外一種模式生物中去重建這個這個反應系統來驗證。

image.png

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曾經說過,“如果我不能重建一個系統,說明我還沒有理解這個系統。”當我們有一些目標基因以后,會把這些基因在酵母、大腸桿菌或者是煙草的系統里面表達,重建同樣的生化反應途徑。當你能夠重建系統并得到相應的產物時候,你其實就已經揭示了這個之前未知的生化合成通路。

image.png

盡管一開始目標化合物產量可能是非常低的,我們可以通過對微生物的底盤進行進一步的基因工程改造、對發酵條件的改良,來最終提高目標化合物產量。另外,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基因重組到別的植物里面,比如說煙草,用農業的方式大量生產目標化合物。在過去的幾年內,我們整個領域有非常大的發展,有很多原來很難獲得的植物天然產物都已經可以用合成生物學方式合成了。

image.png

現在我這張幻燈片主要是我們實驗室研究的一些成果,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卡瓦胡椒,還有大家熟知的紅景天,都是非常珍稀的植物,很難大規模的種植,但是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用微生物工程菌株去合成其中的有效成分了。


7

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新機遇


現在,我們可以運用定向進化的手段,來進一步激發合成生物學的潛能。




定向進化手段




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加州理工大學的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Arnold)教授的做法是人為地讓酶進行隨機基因突變,然后對每一代的突變后的酶進行特異性狀的篩選,若干代后通過定向進化的酶可以獲得新的目標酶活性。這樣的活性可以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是完全通過人工過程進化而來。但酶的定向進化現在在技術操作上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每次突變后的單個突變體都需要做生化的分析,這個系統中需要生化分析的突變體多達成千上萬,是一個非常低通量的過程。


受到這個思路的啟發,哈佛大學的大衛·劉(David Liu)教授創建了一種具有自進化功能的系統進行定向進化。他用大腸桿菌以及和它互作的噬菌體,在持續培養的容器中進行自身演化。當噬菌體帶著這段基因片段演化出我們所想要的功能時,這些噬菌體也可以比其他的未演化的噬菌體更快地進行復制。那么僅僅通過幾天到幾周的時間中,這個大腸桿菌噬菌體互作系統就可以自己進化出編碼我們想要生物學功能蛋白的基因。

image.png


現在把這個概念引入到植物次生代謝所涉及的酶的進化中。我們知道,對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無論多么復雜,在自然進化中,只要有基因突變,只要有選擇壓力,這樣的分子總是能被植物合成的。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過程縮減到一個可以在幾天到幾周內就可以在實驗室內完成的進化過程,那么我們最終可以合成任何我們想合成的小分子。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實驗室計劃構建一個含有煙草植物細胞及與它互作的病毒的系統。我們將想進化的目標酶的編碼基因轉入這個病毒中,當這個病毒進化出我們想要的活性以后,可以反過來刺激病毒的分化的速率,這樣一個自我促進的過程就可以實現目標酶的自我進化的目的。這個項目還在醞釀中,但我們覺得自進化植物系統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今天涉及到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我在MIT的實驗室的成員共同完成的,而這些項目的資金則來自于多家支持基礎科研的基金會。我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交流,很期待和大家繼續討論,謝謝。

圖片

image.png

圖片

特別鳴謝 文字校對:

黃文韜,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博士
翁經科,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副教授

--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