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學會,獻禮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近年來,中國科協全國學會主動圍繞“國之大者”,積極開拓進取,奮力創新創造,在加強科技工作者聯系服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等方面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現出一批黨的建設突出、自身建設過硬、發揮作用顯著的先進典型學會。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現推出“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學會,獻禮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欄目,專題介紹全國學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發展成就,敬請關注。
中國化學會成立于1932年,是由從事化學及相關專業的科技、教育和產業工作者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自愿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現有個人會員9.1萬人,其中外籍會員近千人。下設分支機構50個,加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亞洲化學會聯合會等7個國際組織。曾獲中國科協開放合作品牌創建學會、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全國科協系統先進集體標兵等多項榮譽,多次入選中國科協學會能力提升與改革工程支持學會,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2次。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引領作用
堅持把黨建工作擺在首位,2016年成立辦事機構黨支部,2017年成立中國化學會黨委,2019年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寫入章程。在官方網站設立“黨建工作”專欄,在官方微信設立“學會黨建”專欄,以官網和微信平臺為宣傳主陣地,不斷強化對化學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化學會黨委與中國化學會辦事機構黨支部集體朗誦《與黨同心,與黨同行》,向黨深情告白。以“一百天走過100年”為主題,組織數萬名會員共同學習黨史。
策劃組織專題活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2020年5月,舉辦“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CCS Chemistry網絡學術峰會”,邀請周其林院士、江雷院士、張希院士、包信和院士圍繞“化學-主動轉型贏得未來”主題,分享自己的科研感悟,超過3.5萬人次在線參與。
加強學術引領,賦能化學學科發展
學術交流品牌效應顯著,學術年會賦能化學未來。中國化學會一向視學術質量為學術年會的生命線,在整合優質學術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會組織取經。第32屆學術年會于2021年4月19-22日在珠海召開,以“賦能化學·賦能未來”為主題,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化學研究前沿熱點設置學術分會57個,專題論壇8個,交流論文近8500篇。通過“線下”+“線上”+“直播”的會議組織模式,大會開幕式和大會特邀報告直播環節,累計超過18余萬人次在線觀看。
2021年4月,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開幕式現場,珠海
積極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參與中國科協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征集工作,推薦條目連年入選,被評為“2018-2021年度優秀組織單位”。定期對化學學科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梳理和分析,目前已順利完成7次“化學學科發展報告”的編寫和出版工作。積極參與“科創中國”活動,近幾年先后廣東、廣西、山東、河南等省級科協和德陽、菏澤、深圳、成都高新區、濮陽等市級科協建立合作,推動企業技術升級。
創新自主辦刊模式,全力創辦國際一流旗艦期刊
在中國科協領導和支持下,實施“CCS 出版計劃”,突破傳統辦刊思路,創新辦刊模式。2019年4月正式推出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期刊主編由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姚建年院士擔任,擁有包括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強大的國際顧問編委團隊。創刊三年以來,投稿量逐年攀升。目前,CCS Chemistry已正式發表25期,上線近600篇文章,總下載量達110萬余次。自建期刊平臺已服務作者和讀者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量超過250萬次。
CCS Chemistry 近期期刊封面
為“中國化學”代言,全方位建立國際宣傳渠道
以“塑造中國化學會國際嶄新形象”為中心,通過一系列舉措,提升學會在國際化學界的認知認可。2019年1月,啟用全新徽標,4月,上線全新英文官網,旨在展現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學和中國化學工作者的風貌。10月,正式啟動“國際會員”項目,吸納來自全球的化學工作者加入中國化學會,為國際會員提供全英文服務。
中國化學會英文官網首頁
堅持開放辦會,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積極推薦我國化學家任職國際科技組織。2015年,周其鳳院士成功當選IUPAC副主席,并于2018年履職主席職務,成為首位在IUPAC擔任主席職務的中國學者。2022-2023年度,IUPAC中國任職人員已達到20人,其中學科/工作委員會高級別委員9人。2020年,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帥志剛教授擔任IUPAC審查委員會六人小組成員,牽頭IUPAC化學學科發展和機構改革項目,進一步顯示出“中國智慧”對國際科技組織的影響力。2021年,帥志剛教授成功競選成為IUPAC執委會委員。
2011年、2017年成功承辦第三屆和第七屆CS3論壇,面向人類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提出化學解決辦法。2019年起,出資加入“ChemRxiv”化學預印本平臺,共同推動化學成果的開放共享,提升科技話語權。
2017年9月,主辦第七屆化學科學與社會高峰論壇(CS3),大連
2019年,會同15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學學會共同簽署聯合協議,共同推進聯合國制定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倡導者,中國化學會面向國際,創立國際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化學會議。首屆會議于2019年10月16-19日在北京成功舉辦。
2019年10月,首屆國際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化學會議開幕式,北京
完善會員發展體系,創新會員服務舉措
2018年起,實施會員體系全面改革,建立包括學生會員、一般會員、高級會員和會士的會員體系。積極為國際化學同行搭建交流平臺,現已發展國際會員近千人。為提升會員體驗度,針對不同會員群體,提供節日賀卡、定制專屬個人主頁等個性化服務。打造學會云圖書館,面向會員開放獲取。
2021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開通全國法律咨詢服務熱線,邀請法律專家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解難事。成立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和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以老帶新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設立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等科技獎勵,建立健全層次分明的獎勵體系。加強會員基礎建設服務,加快構筑“兩網三微”全媒體矩陣,不斷升級會員信息服務平臺。2021年,個人會員郵件系統信息發送覆蓋近700萬人次。
2018年12月,中國化學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北京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中國化學會供稿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