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科技大學天然產物研究團隊馬家驊副教授課題組在黃精炮制與抗輻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先后在中華中醫藥雜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之梯隊期刊)發表題為“基于熵權法與灰色關聯度法的黃精‘九蒸九制’次數探析”的論文。在國際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6.953,中科院分區升級版化學一區TOP)上發表題為“Protective effects of Polygonatum kingianum polysaccharides and aqueous extract on uranium-induced toxicity in human kidney (HK-2) cells”的論文。2018級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研究生李文靖為第一作者,馬家驊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西南科技大學為第一成果單位。
黃精是一種藥食兩用藥材,較早收載于中國藥典,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等功效。為闡明黃精的炮制機理,規范炮制工藝,促進產品開發,該研究以化學成分、體內外藥理活性等為指標,綜合優選出五蒸五制為黃精理想的炮制方法,通過工廠中試研究,建立了穩定規范的炮制工藝,繼而,以HK-2細胞為模型,探究黃精對鈾致腎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發現蒸制后的黃精可能通過逆轉鈾擾亂的GSK-3β/Fyn/Nrf2通路以及抑制鈾激活的線粒體凋亡通路來抗鈾誘導的氧化應激和凋亡,從而為鈾誘導的腎損傷提供保護作用。研究為中藥炮制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提供了示范,也為鈾暴露救治提供了新的防治策略。
該工作得到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2019YFS0183)等項目的資助。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