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以“Spectroscopy signatures of electron correlations in a trilayer graphene/hBN moiré superlattice”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陳國瑞副教授與美國麻省理工物理系巨龍助理教授課題組等的合作研究成果,報道了在石墨烯莫爾超晶格體系中強關聯現象的首個光譜學證據。
強關聯(電子-電子相互作用)是凝聚態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其帶來了很多重要的物理現象,比如磁性、高溫超導等。近幾年,人們通過將相同或不同二維材料進行轉角堆疊制備出二維莫爾超晶格(例如魔角石墨烯),并在此類材料中發現了強關聯現象,包括Mott絕緣體、超導、軌道磁性、陳絕緣體、Wigner晶體等,并隨之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問題,為研究強關聯物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在眾多莫爾超晶格體系中,ABC-三層石墨烯/氮化硼超晶格具有豐富的可調控性,人們可簡單的通過調節柵極電壓,實現對體系中載流子濃度、關聯強度和拓撲性質的連續調節,進而在ABC-三層石墨烯莫爾超晶格中原位實現金屬、Mott絕緣體、超導體以及陳絕緣體。但受限于頂層柵極金屬的存在,之前的實驗工作主要集中在電學輸運測量,缺少重要的譜學信息。
圖1. (A) ABC-三層石墨烯/氮化硼莫爾超晶格器件與FTIR光電流測量示意圖;(B) 價帶-導帶能隙的光學躍遷;(C) Mott絕緣態的光學躍遷。
為了對莫爾超晶格體系中的關聯強度等基本信息進行直接探測,此項工作將器件的頂柵設計成在紅外波光有一定透射率的鎳鉻合金,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電流光譜(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photocurrent spectroscopy)對ABC-三層石墨烯莫爾超晶格的強關聯態(Mott絕緣態)進行了測量研究。隨著增加垂直方向電場,通過測量價帶到導帶的光學躍遷光譜,在實驗上觀測到了三層石墨烯莫爾超晶格的能帶寬度會減小的趨勢,并且觀測到在實驗范圍內最小能帶寬度可到~12 meV, 明顯小于估算的電子-電子間的庫倫能~25 meV,支持了關聯效應在體系中占主導作用的理論。進一步,通過調節載流子濃度,將體系調節到v = 1/2 Mott絕緣態,即每個莫爾超晶格中兩個電子,觀測到了一個能量在18 meV的光學躍遷,通過分析得出,此躍遷對應Lower Hubbard Band(LHB)到Upper Hubbard Band(LHB)的光學躍遷,即體系中的電子間庫倫能,與估算的~25 meV接近。并且通過進一步分析,可排除 v = 1/2的Mott絕緣態是自旋(spin)或谷(valley)極化的可能性。這一實驗結果直接證明了三層石墨烯莫爾超晶格體系中強關聯效應的存在,并在實驗上給出了與描述強關聯體系的Hubbard model相關的能量尺度,對精確描述莫爾超晶格中的強關聯提供了實驗支持。同時,此項工作展示了三層石墨烯莫爾超晶格的豐富物理與傅里葉變換紅外光電流光譜在相關體系測量中的獨特優勢。
陳國瑞長聘教軌副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主要合作者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巨龍助理教授和楊紀翔博士、韓添藝博士,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史志文也參與了工作,為論文的共同作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交通大學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3036
陳國瑞,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2017年至202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底加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任長聘教軌副教授、課題組長。石墨烯等二維材料,二維范德華異質結,石墨烯摩爾超晶格,強關聯與超導物理,拓撲物理,新型量子器件的設計與制備,低溫強磁場電輸運測量,量子霍爾效應等。
從事實驗凝聚態物理研究,主要關注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中出現的新奇物理現象。通過設計與制備高質量新型二維量子器件,近年來在石墨烯摩爾超晶格的強關聯、超導、拓撲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工作,其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Physics、Nature Materials、PRL、Nano Letters等學術期刊雜志上。課題組將關注新型二維材料體系,包括基于新型二維材料、摩爾超晶格、范德華異質結構等的高質量器件和極端條件的電輸運研究。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