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因為生命只屬于我們一次,而生命卻是化學反應的產物。既然生命來自于化學反應,既然現代文明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那么,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生活中的化學常識,那將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作為重要的基礎自然科學的化學還是支撐起現代社會文明大廈的重要棟梁。工農業生產離不開化學,農藥、化肥、鋼鐵及各種金屬、非金屬、水泥、玻璃、塑料、橡膠、油料等等,都是化學反應的產物;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化學,合成纖維的誕生使人們的衣著變得五彩繽紛,電視、電腦等所有的家電產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味精使人們大開胃口……;高科技離不開化學,航天技術、核能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國防離不開化學,所有的兵器制造、化學武器、核武器……很難設想沒有化學工業的社會將是一個什么樣子……
用檸檬清洗飲水機
飲水機加檸檬巧去垢!飲水機用久了,里面有一層白色的渣,取一新鮮檸檬,切半,去籽,放進飲水機內煮二三個小時,可去除水垢。
檸檬是屬于藝香科長綠小喬木,拉丁種名為Citrus limon。其果實淡黃色,嫩葉和花帶紫紅色,主要為榨汁用,果實有時也用做烹飪,但基本不用作鮮食,因為太酸。果實中含5%的檸檬酸。每升檸檬汁中含 501.6 毫克的維生素 C 和 49.88 克的檸檬酸。
熱水瓶除水垢
可往瓶膽中倒點食醋,蓋緊蓋子,輕輕搖晃后,放置半小時,再用清水洗凈,水垢即除。
其中的化學道理很簡單哦,酸堿中和啦。請大家不吝告訴周圍的人,謝謝。
大蒜的殺菌作用
大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及維生素A、B、C等,蒜苗里還含有鈣、磷、鐵等成分。大蒜具有極強的殺菌力,因為蒜頭里含有大蒜油,大蒜油以硫化二丙烯為主要成分,還含有微量二硫化二丙烯、二硫化三丙烯。
大蒜素遇堿、受熱都會分解,所以用大蒜消炎殺菌宜使用生大蒜,不能與堿性物質一起用。
吃過大蒜嘴里產生蒜臭,可將少許茶葉放在嘴里細嚼,或在口中含一塊糖,蒜臭就可減少。
魚類腥味及去腥辦法:魚類腥味產生原因是由于魚身上存在有機化學物質甲胺及其同系物二甲胺、三甲胺,其中尤以三甲胺為最多。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它們的結構式如下:
CH3NH2:甲胺、(CH3)2NH :二甲胺、(CH3)3N :三甲胺
為什么魚頭最腥,是由于魚頭皮中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含量最多。
三甲胺、二甲胺、甲胺均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魚時加些酒,能使三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隨加熱后揮發逸去。經過這樣烝飪的魚就不再有腥味了。另外,姜、蔥蒜等均富含具有揮發性的有機物,具有酒的同樣作用。因此,煮魚時常用姜、蔥、蒜、酒就是這個道理
切蔥頭為何流淚
蔥頭,原產于亞洲西部,早在三千年前就被人們發現,由于蔥頭對生長條件要求很低,所以,它就很快漂流過海,在許多地方安了家。今天,它以成為市場上常見的蔬菜了。
據化學分析,蔥頭中含有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的物質——正丙硫醇。當蔥頭被剝開或切片時,其中的正丙硫醇就揮發到空氣中,如果“溜”到人的眼里,就會刺激淚分泌腺,使人流淚。那么,如何克服呢?正丙硫醇能溶于水,因此,每次切蔥頭時,可以盆內放些水,再把砧板放在水里切蔥頭,這樣正丙硫醇部分溶于水,就能減小對人眼的刺激。
油條的化學
你參觀過餅干工廠嗎?只有五分硬幣那么大的生面片,送到烘烤爐里轉一圈出來以后,體積增大了好兒倍,變得又松又脆掰開一片餅千,可以看到里面布滿了蜂窩似的小洞洞。面包和饅頭里面同樣也布滿了小洞洞。
油條呢,在油炸之前象一支鋼筆粗,在油鍋里急劇膨脹,變得比晾衣竿還粗呢!這是誰變的魔術呢?“魔術師”是酵母菌,或者化學藥品。
你一定記得,釀酒時酵母菌吃下淀粉變成的糖,吐出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饅頭的情形也是這樣。和面粉時揉進去的那塊“老面”里,住著眾多的酵母菌。它們在濕面粉里,只要溫度適宜,就迅速繁殖。它們吐出的酒精使饅頭有股醇香味,放出的二氧化碳氣在濕面團里占據了空間,撐出一個個小洞洞。蒸饅頭的時候,小氣泡受熱進一步膨脹,在面粉里鼓出一個個大氣孔。面粉里的蛋白質——面筋受熱凝固,成為氣孔的“墻壁”,將二氧化碳團團圍住。最后,墻壁破裂,二氧化碳跑出來了,卻給饅頭里留下了無數的小洞洞。
做餅干、蛋糕和面包等食品時,常用另外一種發酵粉。這種發酵粉和酵母菌毫不相干,實際上是化學疏松劑。它包含的兩種化學藥粉——碳酸氫鈉和磷酸二氫鈉,放到濕面里,就發生化學變化,冒出二氧化碳氣來,使食品里產生許多小洞洞。
炸油條的生面里預先揉進了食堿和明礬。早點鋪師傅說的“一堿二礬三鹽”指的是,每七斤面配上一兩食堿、二兩明礬和三兩鹽,便成炸油條的生面了。這三種化學角色各有各的作用:鹽使面有咸味并變得柔韌,明礬是硫酸鋁鉀,具有酸性,在滾燙的油鍋里,它和食堿起化學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氣泡,氣泡受熱急劇膨脹,使油條迅速脹大。一兩食堿和二兩明礬可以生成約14升二氧化碳氣,沸油二百多度的高溫,又使它的體積膨脹一倍多,所以,新炸的油條疏松多孔。
更有意思的是,啤酒、汽水里的氣泡也可以用食堿和酸性化學藥品的反應來產生。道理和前面說的一樣。你想自制汽水嗎?很簡單,只要在厚壁的汽水瓶或啤酒瓶里,預先灌進加了糖或桔子汁的涼開水,不要滿口。然后,迅速把二克食堿粉未和二克檸檬酸倒進瓶里,蓋嚴瓶塞,用鐵絲扎緊,再用毛巾裹住瓶子猛搖幾下。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逃不出瓶外,只好憋在瓶子里,暫且在汽水里棲身。當然,工廠里生產汽水、酒,不必這么麻煩,而是直接將二氧化碳氣加壓,使它較多地溶解進水里。當你打開汽水瓶蓋時,這些在高壓下溶解到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氣便如釋重負,紛紛冒出水面。你喝汽水不多會兒,肚子里就會泛出氣泡,這是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在胃里受熱又要“逃離”,它帶走了人體的一部分熱量,所以夏天喝汽水可以解熱。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它是弱酸,微酸可極溫和地刺激腸胃而幫助消化。
來源:實驗與分析
官微 @化學加 2015-09-28發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