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應急管理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應急管理部危化監管一司司長孫廣宇介紹,經各方共同努力,全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2021年,全國共發生化工事故122起、死亡150人,同比減少22起、28人,分別下降15.3%和15.7%,比2019年減少42起、124人,分別下降25.6%和45.3%。較大事故起數首次降至個位數,已連續30多個月未發生重特大事故,創造了有統計記錄以來的最長間隔期。
發布會上孫廣宇介紹,我國化工行業發展迅速,從2010年起已成為世界第一化工大國,目前化工產值占世界總產值的40%以上。化工生產過程復雜,反應條件苛刻,涉及的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安全風險高,一旦管控不到位、發生事故容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沖擊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全面加強
《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出臺兩年來,應急管理部將防范化解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作為重中之重,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聚焦“一防三提升”(防控重大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技能素質水平、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持續發力、攻堅克難,不斷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水平。
一是堅決防控重大安全風險。對全國2.3萬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全面實行安全包保、聯網監測預警和每年2次全覆蓋督導檢查,對有人值守石油天然氣海上平臺和大型油氣儲存基地逐一開展深度排查評估,構建起常態化安全管控體系;逐一開展涉及硝酸銨、硝化、光氣等高危企業專項整治,規范加強安全管理;推動精細化工企業反應風險評估、自動化改造、人員密集場所搬遷、重點人員資質能力達標“四個清零”;實施化工產業轉移安全風險專項整治,加強新建項目安全風險防控,堅決避免重蹈類似江蘇響水“3·21”事故的覆轍。
二是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推動各地區認定公布601個化工園區,并且進行“一園一策”整治提升,加快實現集中布局、集群發展、降低安全風險等級的“兩集一低”目標;深化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分類整治,淘汰退出或責令停產停業整頓754家,改造提升4780家;整治非法違法“小化工”2769家,會同工信部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1132家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對53個危險化學品重點縣開展6輪專家指導服務。
三是持續提升技能素質水平。推動1.7萬家企業、55.3萬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完成安全資質對標;遴選化工安全學歷提升院校305所,7.5萬人參加提升;組織開展企業安全培訓空間和實訓基地建設,496家企業、148個化工園區進行試點;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啟動工傷事故預防能力提升培訓工程。
四是加快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成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并持續深化應用,推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實現線上和線下措施有機融合,提升質效;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試點建設,開辟了工業互聯網賦能危險化學品安全的新路徑。
危險化學品項目加速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
近年來,危險化學品項目正由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加速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特別是江蘇響水“3·21”事故發生后,轉移進程進一步加快。與此同時,產業轉移承接地區事故呈上升趨勢,應急管理部專題調研發現,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轉移項目的主要省份中,2019年以來新增轉移項目632個,轉移項目中高危工藝占比大、部分項目本質安全水平低,而承接地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夠,在安全基礎、監管能力、人員專業素質等方面不相匹配的情況下,盲目承接轉移項目,按照危險化學品項目2至3年的建設周期,今年預計有470多個項目集中投產,如果風險管控不到位,很可能進入事故的多發易發期。
應急管理部今年將在承接轉移項目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21個省份,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重點從三個方面把好安全關:
一是管住增量。推動承接化工園區制定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準入條件,加快建立完善項目準入管理制度,嚴把增量準入門檻,確保項目“優生”。
二是治理存量。部署省級層面統籌,實施承接地現有項目安全設計診斷,逐一評估精細化工企業整治任務“四個清零”情況,優勝劣汰,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三是提升園區。加快推進承接地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復核和“一園一策”整治提升,確保今年底前化工園區全部達到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等級。
目前,應急管理部篩選確定了50個重點縣(園區)進行重點攻堅,示范帶動其他地區全面展開、深入推進,確保高質量完成專項整治任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