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原浙江省長李強談招商:要強化產業鏈招商,產業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

來源:招商引資內參   李強   2018-06-13
導讀:李強,曾擔任溫州市委書記、浙江省長、江蘇省委書記,現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本篇是2016年李強擔任浙江省長期間在全省擴大投資專項會議上的發言。這里的標題為化學加編輯所取,非原文標題。


要著眼招大引強,支撐有效投資!

抓招商就是要抓項目來源,特別是能不能引來重大項目、龍頭項目,至關重要。

1、要精準招商。

麥肯錫研究報告認為,全球經濟重心一直在改變。經濟重心的轉移,伴隨的是企業跨國遷移、項目跨國轉移,以及新企業新項目的新生。這個大趨勢,我們一定要掌握。很過跨國集團包括世界 500 強,對投資中國包括浙江比較有興趣。我們要提前做功課去篩選、主動上門去對接,特別是要有國際化的視野、精準化的目標。如果全球行業動態不熟悉、投資者思維不了解、國際慣例不明白、投資政策吃不透,招商方案沒有針對性,目標就難以聚焦,招商效果就不會太好。我們要著重培養和鍛煉一批專業化的招商團隊,把全球某個產業發展情況、跨國公司戰略布局搞清楚,把人家的需求和我們的優勢搞清楚,找到雙方利益的共同點,提高招商的針對性和成功率。

2、要緊盯大項目好項目。

現在,國內各地對好項目大項目的爭奪越來越激烈,我們決不能坐著等,等是永遠等不來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僅在于體量大、實力強、效益好,重要的是產業配套和關聯帶動效應比較強,聚集和引領能力比較顯著,大項目好項目來了,人才、資金、市場會跟著來。特別是我們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如果沒有大項目好項目牽引,恐怕快速成型就比較難,產業集群就比較難。今后的招商重點是,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大項目好項目,瞄準世界 500 強企業項目、央企合作項目、浙商回歸優質項目,特別要發揮浙商的人脈優勢,以商引商,推動民資對接外資、國資,培育越來越多的本土大項目好項目。

3、要強化產業鏈招商。

大項目好項目落在哪,影響因素很多,投資環境、政策優惠當然重要,但產業鏈配套尤其重要。為什么?大項目一旦落地,不用費力去建鏈、補鏈、強鏈。而且產業鏈有了,供應鏈肯定有,資金鏈肯定有,價值鏈肯定有,人才鏈也會有。我們完全有這個優勢,只要好項目能來,配套馬上就能跟上、而且配套能力比較強,這樣項目才能安心落地,才是成功的產業鏈招商。每個產業集聚區、塊狀經濟、高新園區,首先要把產業鏈目錄搞清晰,產業鏈的特色和競爭力在哪里,每條產業鏈的龍頭在哪里,要一清二楚、系統謀劃,善于運用產業鏈招商方式,營造特色化招商優勢,以大產業吸引大項目,以大項目促進大產業、大發展。


要著眼環境最優,吸引有效投資!

投資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清楚。我談幾個企業比較關注的問題。

1、項目審批服務問題。

自從狠抓了審改,各地搞服務代理制,有些地方還搞了模擬審批,節約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基本做到了“圍墻內的事企業辦,圍墻外的事政府辦”,企業比較滿意。現在意見比較集中的是中介服務。我們要“蹄急而步穩”,于法周全、于事更簡便,下大決心抓下去,加快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出臺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并開展相關改革試點,推進省市縣行政審批“一張網”建設,進一步把政府服務做好。

2、市場環境問題。

浙江市場經濟發達,從政府到企業、到民間,比較講信用、講市場規則,這是我們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國務院要求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我省要進一步深化這項工作,政府要以身作則,切實把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搞得更好,讓浙江的市場環境更有吸引力。

3、政策環境問題。

我們老抱怨人家政策優惠力度大,而我們比較規范。低水平的政策比拼,我們拼不起,也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中央態度非常明確,要大力清理整頓,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營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對我省是個大利好,我們要做得更加公正透明,讓投資商更加安心、放心、定心。

4、人居環境問題。

很多企業投資浙江,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好山好水好風景,這是環境的魅力。我們要花大力抓好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讓更多優秀人才在浙江安居樂業,讓企業在浙江生根發展。

要著眼重點項目,帶動有效投資

重大項目、重點建設項目,是促轉型、強后勁的主要動力,也是擴投資、穩增長的主要支撐。抓住了這些項目,就牽牢了“牛鼻子”,就能帶動有效投資持續擴張。

1、要抓好四個“一批”。

加快開工一批。今年我們安排了很多重點項目,要扎實做好前期工作,落實好施工條件,力爭年內開工。加快續建一批。省重點項目,已經在建,要狠抓質量安全,確保形象進度。加快建成投用一批。重點項目,要力爭年內建成、發揮效益。加快儲備一批。各地要超前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深做細前期工作,確保有效投資持續發力。

2、要強化四個推進機制。

強化工作考核機制。責任書已經簽了,這是大家向省政府作出的承諾書。省政府要考核督查,希望大家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我特別要強調一點,有效投資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要擠干水分。強化協調服務機制。全省普遍建立了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很多問題通過專題協調、現場辦公,得到了解決。要繼續堅持完善,努力創造無障礙施工環境。強化實施保障機制。對重點建設項目要落實項目優先審批,用地優先供給,資金優先統籌,問題優先解決,人才優先調配等機制,確保順利實施。對重大產業項目要落實用地優先保障機制,在用地指標、能耗總量、環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給予重點傾斜。強化投融資機制。投融資機制是項目建設和運營的關鍵問題。我們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創新投融資機制,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優化有效投資融資結構。省里將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盤活整合政府性資產、資源,醞釀組建幾個大的平臺,強化投融資功能、運營功能,加強對重大項目的投資、運營保障。要積極探索 ppp 模式,把政府的力量與民間資本的力量集合起來,解決“融資平臺債務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低”、“民間資本進入難”三大問題,實現政府融資、公共服務供給、民間資本準入三方共贏。溫州“幸福股份”已經為我們探了路,各地要結合實際學習借鑒。今年財政部要在浙江、江蘇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改革試點,我們要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控好風險警戒線,用好試點政策。還要積極爭取國家企業債額度,今年企業債要達到 300 億。對廣大金融機構來講,你們立足浙江、支持浙江,也分享了浙江發展的成果。浙江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有效投資就是你們最大的商機,你們抓住了參與了,好項目大項目上去了,未來就會有穩定持續的回報。希望你們創新服務,進一步加大對有效投資的金融支持。

3、要把牢三個“門檻”。

今后企業投資項目不審批了,但并非放任不管,要把牢兩個門檻。一個是環保門檻。這些年各地環保一票否決,放棄了很多項目,特別像磐安這樣的生態功能縣,已做到了沒有一根煙囪。但老百姓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只能越來越嚴,否則老的污染還沒治理好,新的污染又不斷冒出來,那真的是難以為繼、愧對群眾。在這一點上,大家的意識是強的,相信會把好關。一個是效益門檻。從牙縫里擠出來的寶貴土地,不能被低效甚至無效占用。個別項目包裝很好,投資規模多少大,稅收有多少。要借鑒推廣海寧、東陽等地的做法,促使企業在用地上精打細算,落地項目就更有效益、更有質量、更有時效。還有一個是質量安全門檻。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大,要管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要依法加強監管,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必須牢牢管住,建設資金一定要管牢用好,絕不能出廉政問題。

要著眼全域空間優化,科學布局有效投資

三中全會特別強調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問題。抓有效投資,如果規劃布點擺錯了位置,在不適宜的地方干不適當的事,往往得不償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要從省委、省政府的戰略意圖出發,把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疊加起來,謀劃好有效投資。


1、要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來布局有效投資。

主體功能區規劃是國土空間開發戰略性、基礎性、約束性的規劃,就是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劃人口、產業、城市化布局。這是全省最高層次的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浙江的國土空間、資源要素、生態環境承載力已經逼近極限,到了不得不、不能不重視的地步。比如,全省適宜開發的建設用地不足2 萬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資源不足 1 萬平方公里,還要保住 300 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現在,全省優先開發、重點開發、農業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經濟區、禁止開發區的空間布局輪廓已經清晰,抓有效投資不再是遍地開花,要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選準投資方向,擺好項目布點。對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地區,就要加大投資強度,吸引大項目好項目。對禁止開發、生態功能區,要大膽留白,嚴格保護,青山綠水,把浙江發展的藍圖描繪得更好。省有關部門要抓緊編制主體功能區產業導向目錄,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差別化考核辦法。省里正在開化等縣搞試點,主要是用好生態補償機制,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中得到實惠,鼓勵把整個縣域搞成國家公園,提供更好的生態屏障。

2、要用好“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平臺來擴大有效投資。

從浙江整個地域形態看,“四大國家戰略舉措”構畫了一幅彎弓向大海的大開放格局。這是我省最好的招牌,也是最有可能引來大資本大項目的新平臺。如果我們不抓緊用足牌子打響牌子,就會砸了牌子,喪失歷史機遇。如果我們吃透了、抓住了、打響了,浙江原有的區位優勢、資本優勢、產業基礎、貿易網絡就能被充分激活優化,就會在全國乃至全球競爭合作中占據有利位置,這是應該干而且必須干好的事。拿舟山群島新區來講,就要瞄準自由貿易港區,加快綜合保稅區,金塘、六橫經濟功能區,疏港通道等規劃建設,真正建成有競爭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各地要立足自身優勢,著力引進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標桿性項目,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形成幾個有全國影響力的大產業,把全省帶起來。

3、要以產業集聚區為主陣地來集聚有效投資。

產業集聚區是浙江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最大潛力、最大希望所在。我們要做透“產業”和“集聚”兩篇文章,通過這一平臺讓好項目好企業進來,以特色優勢、集群優勢、錯位優勢促進產業、科技、人才、信息集聚。全省 14 個集聚區規劃面積 4400 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個 300 多平方公里,空間很大,但產業集聚度不夠高,大項目大企業不夠多。關鍵不在于空間大小,而在于里面裝了什么。要集中力量抓核心區塊,重點招商、重點開發。我省正在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要努力在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信息產業、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突破,要注重產業關聯度、項目牽引力,加快形成產業鏈,著力提高集聚度。沿海產業集聚區要力爭年內引進 1—2 個 50 億元以上的重大制造業項目,其他集聚區要力爭年內引進 1個 20 億元以上的制造業大項目。還要特別注意產城融合,既要做大產業功能,也要做強城市功能,讓產業與城市“兩個輪子一起轉”,產業化與城市化雙向融合、同步提升。


要著眼提質增效,把準有效投資的發力點!

強調提質增效,就是要把握趨勢,投資未來,既要滿足即期發展的需要,更要構建長期發展的格局,增強長遠發展的后勁。方向對了,事半功倍;否則南轅北轍。當前,有效投資要在“四個化”上發力。


1、基礎設施投資要向網絡化提升發力。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基礎設施水平有了較大改觀,但仍滿足不了需要,“堵、慢、貴”很突出。城市擁堵,出行不便;物流不暢,成本偏高;網速不快,收費不低。這里既有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系統集成不夠、網絡化水平不高、綜合功能不強。交通建設要疏通“卡脖子”,著力解決節點、樞紐問題,努力做到鐵公水、海陸空高效鏈接、互聯互通、系統成網。針對城市擁堵問題,要抓緊打通斷頭路,加快公交線路、零換乘中心、停車場、城市及城際軌道交通建設,讓群眾出行更方便。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浙江很有基礎,也很有潛力,特別是信息應用領域有很大空間可挖。要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升級,城市免費移動上網,加強交通運輸物流等平臺建設,促進信息全覆蓋,消除“信息孤島”,能夠撐得起十年乃至更長的信息化發展需要。特別要跟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建設,在新一輪信息化競爭中贏得優勢。在能源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電網、天然氣管網等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增強安全可靠清潔的能源保障。

2、產業投資要向融合化升級發力。

產業融合是產業升級的重要形態,打破了產業邊界,相互滲透,交叉融合,拉長了產業鏈,形成了一批新產業,產生更大的復合經濟效應。可見,產業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要順應這種趨勢,挖掘更多的投資機會,產生更大的化學反應。這些年,我省一直力推“兩化融合”,如果信息化與工業化真正融合起來,投資機會將是幾何級的。要加快建設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鼓勵企業加大 “機器換人”、“電商換市”投資等,用數字化、智能化來嫁接提升傳統制造業。我們要加快推進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努力孕育出一批先進制造業。要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投入,鼓勵各類資本大力投資信息、文化、養老、健康、時尚、旅游產業等新增長點,培育能夠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特別是要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二三產業的融合提升作用,產生一批富有吸引力、能引領潮流的前沿產業。去年很多企業跨界進入現代農業、觀光農業,這說明用現代工商業的理念改造提升農業大有可為。

3、新型城市化投資要向城鄉一體化發力。

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市化,關鍵在“化人”。重點是積極引導有意愿、有能力、能適應的農民進城落戶轉化為市民,努力為愿意留在農村的農民提供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這方面的投資要踩準點子,一方面抓好城市組團、城市新區、市政配套、城中村和舊城改造等公用設施的規劃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綜合承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抓好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城鄉對接,抓好農業“兩區”建設,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設施,讓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更暢,讓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更好。這里基本上是民生項目,我們一定加大投入,讓更多的人共享新型城市化的紅利、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惠。

4、環保投資要向生態保障永續化發力。

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建設美麗浙江,最突出的是水污染、大氣污染問題。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拿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砸鍋賣鐵辦好這件事。同時,要加大節能減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的投資,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實施好生態修復工程,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


要著眼放活市場,催化有效投資!

擴大有效投資,離不開政府性投資,更要靠民間投資。民間資本不是沒有實力,也不是沒有活力。關鍵是渠道太少,被抑制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被壓抑的活力催化出來。


1、以放寬市場準入來催化投資活力。

盡管民間投資鼓勵政策不少,但很難落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決破除準入障礙,鼓勵民資辦醫辦學辦文化。要在城建、教育、衛生、交通等領域,積極開展民間投資市場準入試點,真正讓民間投資進得來、做得好。要抓緊研究鐵路投融資、民資設立中小銀行等配套政策,一旦國家放開,我們就要抓緊跟進落實。對民資進入市政公用設施領域,要研究合理的回報機制,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市場化建設試點。

2、以要素市場化配置來催化投資活力。

我們在海寧市搞了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就是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目前看來對催化有效投資至少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好項目好企業要素有了更好的保障,上新項目動力更足了,投資意愿增強了。另一個是通過差別化地價、電價、排污權交易價格等杠桿的撬動,真正把落后產能、低效企業倒逼出局,優化了投資結構,騰出了空間。企業反映,規則是公平的、透明的,沒有怨言。各地都要向海寧市看齊,建立項目市場準入綜合評價機制,推動要素向好項目、好企業配置。

3、以增強投資主體意愿來催化投資活力。

政府的引導與企業的需求合拍度比較高,企業投資積極性就高。我們在整個工業生產增長 8.5%的背景下,全省新產品產值增長24.4%,技改投資增長 25.8%,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 31%,規上工業利潤增長 15%,很說明問題。這些事都是企業主動找大院大所、找裝備企業聯合開發,這種跨界聯盟創新不僅派生出新的合作投資項目,而且像機械手就很有可能催生一個裝備新產業,這就是投資活力的催化。有句話他們講得很形象,這就像“爬樓梯”,我們先上去了,整個行業也跟上去了。這會衍生眾多配套的創新投資,絕對是有效甚至是高效投資。我們就要抓這樣的合拍點,增強和催化企業的投資意愿。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