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遲力峰:“做科研是一件快樂的事”

來源:蘇州日報      2021-11-22
導讀: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2021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蘇州大學遲力峰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女,漢族,1957年10月出生。現為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擔任ACS Nano, Chem. Commun., Small, Acc. Mater. Res.等學術期刊的編委或顧問編委。2016年獲美國 ACS Nano Lectureship 獎;2017年獲IUPAC 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2020年先后入選為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以及中國化學會首屆會士。

遲力峰教授長期在物理化學領域從事表界面分子組裝及反應的研究。提出表面晶格調控的分子組裝反應方法,從單鍵層次獲得了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的新認知。利用表面結構效應和分子定向組裝,實現了正構烷烴的選擇性脫氫、聚合及烯烴化;揭示了單晶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與偶聯的作用機理;建立了介觀尺度分子長程有序組裝方法。她的研究對表面物理化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累計發表SCI論文450多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包括Nature,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c. Chem. Res.,Adv. Mater.等,SCI他引13000余次。


【蘇州日報】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遲力峰:“做科研是一件快樂的事”

  30多年來,遲力峰(中)致力于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記者 楊海石 攝

30多年來,遲力峰(中)致力于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記者 楊海石 攝

□蘇報記者 李靜 蔡清

“恭喜遲教授,實至名歸。”昨天早晨8點起,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遲力峰的手機便開始響個不停,親朋好友及同行們紛紛發來祝賀的信息。當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遲力峰榜上有名。

“對我而言,獲評院士意味著我的學術研究得到了認可。未來,我將繼續秉持初心,在基礎科學研究道路上探索實踐。”昨天下午,遲力峰在接受蘇報記者采訪時說。

“好奇心是最原始動力”

扎根基礎研究堅守30載

1957年出生的遲力峰是吉林省長春市人,她從小對物理、化學、文學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吉林大學讀研究生時,她開始從事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從此便扎根這一領域三十余載。

遲力峰研究的是表界面分子組裝及反應。表界面是指不同物質形態間的接觸面,既是一種微觀,也是一種宏觀的概念。通過研究分子在表界面的行為,遲力峰致力于研究建立新結構、新性質,從而制造出新的物質。“這項研究非常基礎,但也非常重要,其可能的應用方向包括有機半導體材料、功能柔性材料等。”遲力峰介紹。

在遲力峰看來,做科研是一件讓她感到快樂的事情。她喜歡守在實驗室里,看分子在表面上發生的各種“神奇”行為。遇到技術困局時,她總能不急不躁,秉持著“十年磨一劍”的恒心,想盡辦法攻克難題,心無旁騖地扎根基礎研究。

“好奇心是做科研最原始的動力。”遲力峰說,盡管從事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超過三十年,但是她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她認為這是科研發展最強有力的、最持久的動力。正是由于好奇心的驅動,科學家們才能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近幾年,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的力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投身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她希望青少年學子們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扎根一線實踐,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踏踏實實做好科研工作,助力我國科技事業的騰飛。

“抱守初心是最重要的”

筑夢蘇城打造科研熱土

2012年,遲力峰從德國回到中國,加入蘇州大學。“當時父母都80多歲了,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顧,再加上感受到了蘇州大學的科研創新氛圍以及蘇州這座人文歷史底蘊之城的獨特魅力,我毅然決定留在蘇州。”遲力峰說。

在遲力峰看來,蘇州是一座宜居之城,在這里既能從江南水鄉中感受到綿延不絕的千年文脈,又能從一項項智慧創新中感受到國際化、現代化的氣息。遲力峰生活和工作較多的地方是蘇州工業園區,她覺得這里國際范兒十足,與歐洲沒有太大差別。工作之余,遲力峰很喜歡沿著金雞湖健步走。她還是個攝影愛好者,喜歡拿著單反、手機拍拍沿途的美景。

“身為女性科學家,我經常會被問到該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事實上,我認為沒有必要刻意去平衡,抱守初心才是最重要的。”遲力峰說,科研沒有8小時工作制度,科學家們也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有時候走路的時候,她也會思考實驗室里遇到的問題,但這并不影響她抓拍美景、記錄生活的步伐,因為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不斷地探索美、發現美,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之美。

“做科研必須一絲不茍”

務實精神感染后輩學子

“充滿激情、一絲不茍、記憶力超群。”談及對遲力峰的印象,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郝爭明脫口而出。郝爭明說,他最早和遲老師相識是在2017年,多年來,遲力峰不僅在科研方面給予學生很大的幫助,在生活方面也常常為學生們帶去鼓勵和關心。

“面對科研,遲老師始終保持著內心的熱情,她的專業技能和科學素養感染著每一個學生。”郝爭明說,遲力峰為人低調,她總是深入科研一線,和同學們一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于實驗的需要,他們時不時要到凌晨一兩點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而當此時他們把實驗數據及實驗結果發給遲力峰時,總是能立即收到遲力峰的點評,有時,遲力峰還會在深夜和學生們探討實驗內容。

遲力峰的超強記憶力在學生們當中是出了名的。郝爭明介紹,盡管自身科研任務繁重,但是面對學生們不同方向的課題時,遲力峰總是能精確地指出每一個實驗數據的問題所在。在遲力峰務實鉆研、精益求精科研精神的不斷鼓勵下,學生們也都秉持著一絲不茍的精神,在自己學習的領域不斷鉆研。


【我蘇網】蘇州大學遲力峰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要永遠保持最原始的好奇心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2021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5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蘇州大學遲力峰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現為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她一直在物理化學領域從事表界面分子組裝及反應的研究。作為一項基礎領域的研究,遲力峰坦言要保持好奇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遲力峰說,我覺得好奇心應該是做科研的最初的最原始的一種動力。另外一個就是要堅持,光有好奇心也不行,因為什么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堅持下去,應該是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品質。

  在蘇大的實驗室里,一項項有關表界面分子的研究還在進行。2012年,遲力峰從德國回到中國,加入蘇大。表界面實際和生活各個方面息息相關,比如電子器件、手機和電腦等等。基礎研究更需要設備和人員,回國以來,遲力峰在蘇大的支持下,在研究上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累計發表SCI論文450多篇,2020年先后入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中國化學會首屆會士。

  “因為化學它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做創造新的物質,大家在做很多有機的反應,做分子反應,然后你才能創造新的物質。那么我們實際上就是把化學反應拿到表面上,拿到一個非常特殊的環境下來做,你可以看看我們用的儀器不是常規用做化學反應的儀器,所以這個里邊它可以做很多比較化學反應,希望能夠解決一些比較本質的問題。”遲力峰解釋道。

  近幾年,國家對基礎科學的研究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在高校科研院所,也有越來越多的學子投身其中,遲力峰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在基礎科學研究上不斷地探索實踐。

  “我覺得可能對年輕人來講還是要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從對科學的熱愛上,腳踏實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我覺得還是要保持最原始的好奇心去探索實踐。”遲力峰說。(來源:江蘇廣電蘇州中心站/耿昊東 施志鵠 編輯/汪澤)


【中國婦女報】遲力峰:在科研長征路上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 

“今年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有5位女性科學家當選,這說明我們女性在科學界的力量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遲力峰今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院士這一代表國家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對自己來說,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與使命。

遲力峰致力于基礎研究三十多年,主要通過研究分子在表界面的行為,來構建新結構、實現新性質、合成新物質。遲力峰表示,對她來說,此次當選為院士無疑是“科研長征”路上的一個新開端,將鼓舞她在基礎研究上繼續進行深入探索與實踐。

享受待在實驗室里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對遲力峰來說,成為一名科學家是她多年來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在科學探索中,基礎研究成了她畢生追求的事業。

“我的研究方向是表界面分子組裝及反應。表界面是指不同物質形態間的接觸面,既是一種微觀,也是一種宏觀的概念。這方面的類研究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離不開表界面,上至飛機輪船,下至手機電腦不粘鍋,到處都有表界面問題。”在基礎研究越來越受國家重視的今天,遲力峰覺得自己的研究工作使命所系,責任重大。

遲力峰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的首批大學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77級”,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系。從讀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起,她開始從事分子和表界面方向的研究,從此便扎根這一領域三十余載。2012年,遲力峰從德國回到蘇州大學,在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學院成立自己的實驗室。

“從事科研工作是一件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實驗室就是我們科研人員的‘戰場’,我很享受待在實驗室里的感覺,看分子在表面上發生的各種‘神奇’行為,令我著迷。”遲力峰說。

從事基礎研究三十多年,遲力峰對自己的領域有著別樣的感受和看法,“基礎研究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與其他科學研究不一樣,基礎研究常常并不能用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來形容,它更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要對自己的研究擁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始終保持對自己關注點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保持不竭的研究動力。”

以敬畏之心研究探索科學成果

回首走過的科研歲月,遲力峰坦言,無論自己在國外,還是回到中國,回到蘇州大學,她始終對科學抱有一顆熱愛之心。

對自然的敬畏、對研究的執著,讓遲力峰在求真求實的道路上收獲更多歷練和成長。

“我在德國工作期間,與我國表面超分子化學和納米科學領域的同行們有很多交流與合作,參與組織了雙方基金委首個重大聯合研究項目。”遲力峰說,她在界面組裝、反應和表征領域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術特色,并因此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2017年7月,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第46屆學術大會暨第49屆代表大會在巴西舉行,遲力峰在會上榮獲了2017年度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據了解,2017年度IUPAC化學化工杰出女性獎是表彰全球在化學或化工領域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女性科學家的獎項,每兩年僅頒發給12人。它不僅要求獲獎者在科研上有較高的成就,同時也要求獲獎者能夠積極參與領域內的公共事務,促進學術間的交流。

遲力峰提出表面晶格調控的分子組裝反應方法,從單鍵層次獲得了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的新認知;利用表面結構效應和分子定向組裝,實現了正構烷烴的選擇性脫氫、聚合及烯烴化;揭示了單晶表面對分子選擇性活化與偶聯的作用機理;建立了介觀尺度分子長程有序組裝方法……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遲力峰在科研領域成果豐碩。

截至目前,遲力峰在包括Science、 Nature等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450余篇,為9本專著撰寫章節,主編Wiley納米叢書專著一部,主編《中國科學》表面分子與超分子專刊一冊,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

不遺余力培育新時代科研人

短發、大眼睛,經常干練地穿梭于實驗室,說起話來親切可人,這是遲力峰留給大家的印象。

“傳幫帶是每一位科研人的職責,無論我的工作有多繁忙,只要學生有疑問,我都會耐心地解答。”遲力峰說,雖然自己從事科研工作,但也兼具師者職責,老師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在遲力峰務實鉆研、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的鼓勵下,學生們也以她為榜樣,在自己的學習領域不斷鉆研。多年來,遲力峰培養博士生30多名,多人獲得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投身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遲力峰表示,希望青少年學子們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和創造力,投身科研一線,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




參考資料:

http://www.subaonet.com/2021/szyw/1119/399652.shtml

http://www.women.org.cn/art/2021/11/22/art_24_167594.html

http://news.jstv.com/a/20211119/1637307227861.s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