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現場
在上午舉辦的報告會中,施劍林院士作了題為《納米催化醫學》的報告,介紹了納米催化醫學概念的提出和該領域研究進展。納米催化的主要策略,一是瘤內產生高氧化能力的活性氧,達到瘤內產生高氧化應激并治療腫瘤目的;二是調控瘤內氧含量,實現腫瘤的窒息或饑餓治療。
俞書宏院士作了題為《無機材料的仿生設計合成與未來》的報告,介紹了他系統研究了仿生分子模板對無機微納材料的晶化、生長及形貌與結構的調控作用和規律,建立了人工仿生合成珍珠母、仿生聚合物木材、超彈性抗疲勞材料等多級結構材料的合成方法,發現了仿生材料跨尺度合成的新途徑,這類跨尺度合成的仿生材料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樊春海院士作了題為《框架核酸:從分子創造到智能制造》的報告,介紹了結合實驗室在利用框架核酸開展納米構筑、單分子分析和納米機器人方面的工作,并特別介紹了基于DNA分子的大數據存儲新方向,重點闡述了DNA存儲的發展路線、關鍵技術和未來發展方向。
馬大為院士作了題為《發展高效方法,提高合成價值》的報告,介紹了具有重要藥理功能的兩類生物堿的高效合成,以及無論實驗室還是工業生產都時常需要的銅催化偶聯反應的發展,并指出要進一步創新以提高合成價值。
吳驪珠院士作了題為《光化學轉換》的報告,介紹了光化學轉換研究的最新進展,創建“放氫交叉偶聯”反應,實現了若干具有典型意義和重要應用價值的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下實現了苯和氨氣一步合成苯胺、苯和水一步合成苯酚;模擬光合作用系統PSI和系統PSII,構建人工光合成系統,開發了高效、穩定、廉價的可見光催化制氫制氧和二氧化碳還原體系,將國際上最高產氫催化轉換數提升到1600萬,取得了人工光合成研究的突破性進展。
在下午舉行的報告會中,陳學思院士作了題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應用》的報告,介紹了聚乳酸和聚氨基酸兩大類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制備與應用,攻克了系列化學和工程難題,實現了4萬噸/年聚乳酸產業化;獲得了聚乳酸可吸收接骨螺釘和接骨板、聚乳酸面部填充劑等5項國家III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開發的聚谷氨酸鉑納米藥物進入臨床前評價,聚氨基酸高效基因轉染試劑進入市場銷售。
楊金龍院士作了題為《自旋電子學材料的理論設計》的報告,探討了如何對各類功能性的自旋電子學材料進行理性設計,包括設計實驗易于制備的半金屬分子材料、具有電場調控自旋功能的雙極磁性半導體材料和室溫工作金屬有機亞鐵磁半導體材料等。
張錦院士作了題為《單壁碳納米管的結構控制生長方法研究》的報告,他們發展了“特洛伊”催化劑生長法和鎂輔助錨定催化劑生長法,實現了大面積均勻、高密度單壁碳納米管水平陣列的直接生長;深入理解了碳納米管在固態催化劑上的形核熱力學和生長動力學過程,實現了(2m, m)和(n, n-1)型單壁碳納米管的富集生長;為碳納米管的應用奠定了材料基礎。
徐春明院士作了題為《石油分子化學工程基礎與應用》的報告,揭示了石油分子組成及結構特征、挖掘其與油品物理化學性質及催化轉化行為的內在關聯,推進石油高效清潔轉化的理論向分子層次發展并為工程應用提供基礎,展望了碳中和背景下煉化發展趨勢及綠電氫重構傳統化工過程的可能。
化學部精彩紛呈的報告還吸引了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技術科學部的部分院士聆聽。與會院士就報告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交流,促進了學術交流和學科的交叉融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