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增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出生于江西省萍鄉市,1984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之后通過教育部CUSBEA(中美聯合招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研究生)項目遴選赴美國留學,1992年獲貝勒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 他于1996年回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工作,1997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8年破格晉升為清華大學教授。他于2003年調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并曾任副院長(2007-2013)。 他現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回國后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涉及蛋白質的功能、活性調控機制、質量控制,以及膜蛋白生成的分子機制和生物休眠的分子機制等。 他目前擔任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聯合會(IUBMB)執委;亞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學家及分子生物學家聯盟主席;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監事長及蛋白質專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執行編委(editor)、《Protein Science》副主編(2018年6月1號開始)等學術職務。他曾擔任國際蛋白質學會執委(2008-2014)、亞太地區蛋白質學會主席(2011-2014)、《中國科學-生命科學》(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常務副主編、多份國際學術刊物(如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IUBMB Life)編委等學術職務。
陳玲玲,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2009年畢業于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醫學院獲生物醫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商學院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同年5月作為獨立PI獲得Connecticut Stem Cell Seed Award研究經費資助,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學干細胞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年5月任助理教授。2011年1月任上海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主要研究哺乳動物細胞中lncRNAs的功能調控,包括新類型lncRNA分子的發掘、其加工成熟機制、以及它們在轉錄、染色體、細胞核亞結構和干細胞干性維持等方面的調控功能研究。目前擔任Cell、Mol Cell等多個國際期刊編委、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非編碼RNA會議、國際RNA協會年會等多個會議的大會主席。2017年入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研究所(HHMI)國際研究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資助。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科學探索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全球華人生物學家協會CBIS青年研究員獎和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榮譽。
劉默芳,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研究組長,博士生導師,分別于1991年、1994年在華東理工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2000年在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分別于2000 -2005年、2005-2006年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癌癥研究所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IH)博士后研究、約翰霍浦金斯醫學院遺傳和分子生物學系任研究助理。2006-至今,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先后擔任co-PI、RNA研究技術平臺主任、研究組長。入選2013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7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18年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擔任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Biology of Reproduction等期刊編委、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及RNA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趙世民,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1966年出生,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984-1988年就讀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1988-1995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2000年獲美國Purdue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00-2005年在分別在美國寶潔(P&G)等公司任職, 2006年至今歷任任復旦大學副研究員/教授,博士導師。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生物醫學研究院高級PI,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PI,國家蛋白質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進行代謝與疾病,蛋白質翻譯后修飾與蛋白組學等研究工作。獲2012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談家禎生命科學創新獎、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研究杰出獎等。
朱衛國, 博士, 深圳大學醫學部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醫學部主任/醫學院院長。多項 科技部“973”及“863”計劃負責人;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國家基金委重大及重點項目負責人,國家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醫學科學領域專業評審組成員。主要從事腫瘤表觀遺傳調控, DNA損傷應答與組蛋白修飾及細胞自噬的研究工作。 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聯合中心研究員。 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100多篇研究論文,包括Nature, Nature Cell Biology,Mol cell,Science Ade, PNAS等。是多種國際雜志編委:包括《 Genome Instability and Disease》主編;《 Cancer Science》副主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編委;《 DNA Repair》編委;《 Nucleic Acids Research-Cancer》編委;《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編委等。為近50多種國際雜志評審論文。 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表觀遺傳調控, 側重于組蛋白修飾調控細胞生物學功能研究,非組蛋白翻譯后修飾與功能關聯性, 腫瘤細胞自噬。 主要貢獻包括提出了腫瘤表觀遺傳治療的作用模式; 闡述了部分轉錄因子的胞漿功能, 探明了腫瘤細胞化療及放療的DNA損傷應答及修復的部分關鍵影響因素。曾獲高等學校自然科技獎一等獎 (排名第一, 2009), 中華醫學會科技二等獎 (排名第一, 2011),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獎二等獎(2011),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6),日本癌癥學會國際杰出貢獻獎(2018)。
參考資料
[1] 昌增益 http://www.bio.pku.edu.cn/homes/Index/news_cont_jl/16/11.html
[2] 陳玲玲 http://cemcs.cas.cn/sourcedb_cemcs_cas/zw/pi/202008/t20200823_5670125.html
[3] 劉默芳 http://cemcs.cas.cn/sourcedb_cemcs_cas/zw/pi/202008/t20200823_5670126.html
[4] 趙世民 http://life.fudan.edu.cn/data/view/1454
[5] 朱衛國 https://med.szu.edu.cn/Item/322.aspx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