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業縣城隍二中,有一臺天文望遠鏡的來歷格外引人注目,因為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成贈送的。吳以成院士與城隍鎮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贈送天文望遠鏡給城隍二中?吳以成院士有哪些感人的奮斗經歷?玉林日報對此很感興趣,為此進行了專訪。
四處轉學,他的學業成績依然拔尖
吳以成院士的祖籍在興業縣城隍鎮。1946年11月,吳以成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
說起吳以成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還得提一提他的父親吳業偉。吳業偉是興業縣城隍鎮人,是一位大學畢業生。1936年他在廣西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后,專門從事鐵路設計勘測工作。鐵路設計勘測工作流動性很大,天南地北,只要工作有需要,都得去。他父親1946年勘測天蘭鐵路時家在甘肅天水,吳以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因為父親的工作流動性比較大,吳以成全家跟隨父親幾乎是在一個地方住上幾年,家又搬遷一次。他在青少年時期,先后在甘肅天水、廣東湛江、四川成都、首都北京、貴州貴陽等地住過。
吳以成院士回憶說,當年他們家先是在甘肅天水市,隨后他父親勘測黎湛鐵路,家就搬到了廣東湛江。1950年,父親入川建寶成鐵路,他們家又搬到成都。他是1952年在成都上小學,1956年時轉學北京(那時候父親調到鐵道部專業設計院),1958年上北京五十七中,1961年又轉學貴陽六中(他父親調到貴陽鐵五局)。
吳以成從小就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在學習上,主動自覺,從來不用人督促。雖然經常轉學,各地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同,但是,他都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優秀。1964年,他在貴陽六中高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
潛心研究,科研成果豐碩貢獻突出
在大學期間,吳以成遭遇了“文化大革命”那個特殊的年代,他的學業也不能順利進行,“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業被迫中斷,到1970年大學畢業,實際上,他只上了兩年大學基礎課。
大學畢業后,吳以成被分配到貴陽耐火材料廠,在車間勞動鍛煉了3年,當上了技術員。那時候,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但是,吳以成從來沒有放松過學習,堅信知識就是力量。“文革”后恢復了研究生教育制度,1979年,吳以成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讀研究生。由于在讀研究生期間學業成績優秀,表現突出,1981年,他獲碩士學位后被留校任教。在學校留校任教期間,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并于198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學位。2000年由中國科技大學調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作。
▲吳以成院士(左)與同事研究學術問題。
非線性光學是激光出現后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學科。它研究光與物質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導致的光波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現階段光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也是非線性光通信的重要理論基礎。非線性光學是一門介于基礎與應用之間的學科,隨著實驗與理論研究的深入,它幾乎在所有科學領域中都獲得廣泛的應用。非線性光學的產生和發展,不僅是光學這門古老的學科與光通信及光電子技術的最新進展,而且是通信及其光學各專業研究生必須具備的理論基礎。
所謂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就是可以改變激光波長的一種光電功能材料,用于激光器中,產生不同波長的激光,在信息、先進制造、醫療、環境和國防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已發展成為人工晶體大國,在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制與生產方面居國際領先地位。
吳以成長期從事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和發展工作,在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探索、晶體生長及非線性光學特性研究,晶體結構與非線性光學性能相互關系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他與合作者一起發明了多種非線性光學晶體,其中LBO晶體已廣泛應用于激光技術領域,是目前最適合高平均功率全固態激光器的二、三倍頻晶體,曾被美國《激光與光電子學》雜志評為1989年國際十大激光技術最佳產品之一。“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三硼酸鋰——LiB305”獲國家發明一等獎。
吳以成不僅科研實踐成果累累,而且專業理論知識功底深厚,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2008年12月1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高峰論壇邀請他做報告,主題是“非線性光學晶體及其在激光技術中的應用”,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贊揚。師生們評價:吳以成院士報告精彩,講解深入淺出,將激光晶體發展中的故事娓娓道來,使老師和同學們對激光技術的應用以及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的重要性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在2008年,吳以成帶的兩名研究生獲得了博士學位。
▲吳以成院士(左四)與他帶出的研究生合影。
吳以成現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功能材料專家。由于科研成績卓著,所以他曾獲得“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國家發明一等獎,中國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中國科技大學工作期間,他還被評為“安徽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
心牽故土,關心支持故鄉教育事業的發展
備受矚目的2005年中國工程院新當選院士名單于當年12月1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工程院新當選院士公布通報會揭曉。當年增選中被提名的有效候選人為526人。經過嚴格的提名、篩選、評審和選舉,最終50名在專業領域里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成實在了不起啊!他能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玉林的光榮!
正是這則消息引起了故鄉人對吳以成院士的關注。知道吳以成院士也是興業縣城隍鎮人時,城隍二中的校長覃禮范決定以學校的名義給吳以成院士寫封信,向他介紹城隍二中學校的新變化。
雖然長年在外地生活,但是吳以成院士的家人跟故鄉的親人還是經常有聯系。2007年,吳以成院士家住興業縣石南鎮的堂兄吳以英給吳以成轉去一封興業縣城隍二中覃禮范校長給他的信,信中介紹了家鄉建設日新月異發展、學校正在優化育人環境的情況。吳以成院士看信后,心情非常激動,他決定給學校送一樣禮物。經過思考后,他特意訂購了一臺天文望遠鏡贈送給學校,用于啟發故鄉青少年學生對知識的探求,并對故鄉的青少年同學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好奇,多問幾個為什么;二是踏實,打好基礎。”覃禮范校長收到吳以成院士的禮物和復信后,也再次給吳院士回信。信中說:“同學們得知您送來一臺天文望遠鏡,更是無比高興。這臺天文望遠鏡定會引領他們走進科學的殿堂。今后我校將充分利用這臺天文望遠鏡,組織學生觀察天體現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吳以成院士遠在異鄉,仍關心支持故鄉教育事業的發展,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啊!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吳以成院士在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和發展工作中有突出的成就,去年,廣西科技廳廳長謝遒堂還帶隊到中科院理化所訪問了吳以成院士。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